四月的鲁北大地春潮涌动,4月5日,山东省阳信县迎来了一年中最富诗意的时节。随着万亩梨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36届梨花会暨第十五届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节在满城芬芳中拉开帷幕。这场以花为媒、文化铸魂的春日盛会,不仅让千年梨乡焕发新生机,更通过“文旅+”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文化振兴的生动答卷。
万亩梨园绽新韵 文旅经济双丰收
置身阳信县金阳街道梨园风景区,如雪似云的梨花海延展至天际。游客们在百年古梨树群前轻抚虬劲枝干,在“梨祖杜母”千年杜梨树下系上祈福飘带,观景台上此起彼伏的赞叹声与快门声交织成春的乐章。“没想到梨园这么大,像是走进了童话世界!”来自济南的游客张女士带着孩子边拍照边赞叹,“孩子亲手挂了祈福带,还买了梨膏和鸭梨醋,这一趟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在万亩梨园风景区的入口处,“2025春季黄河大集”的“阳信好品”体验区成为主会场最鲜活的文旅地标。非遗牛骨雕刻再现“仙女授梨”传说;内蒙古的文创企业带来草原风情绵羊玩偶,与本土梨木雕刻、手工勾花形成跨地域文化对话;蒸腾的手工花馍热气裹着麦香,引得无数游客驻足品鉴。
今年,阳信县依托10万余亩梨树资源,创新推出沉浸式游园体验,将传统赏花活动升级为持续4天的文旅嘉年华。据统计,梨花会活动首日即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农特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5%,实现文化吸引力向经济生产力的成功转化。
民俗盛宴润民心 文化惠民谱新曲
当梨花的芬芳飘向阳信县水落坡镇刘古良村,第十五届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节在这里盛大开幕。开幕式上,舞狮腾跃、鼓声震天,国家级非遗阳信鼓子秧歌以磅礴气势点燃全场。上百名群众参演的“印象·水落坡”社火年代秀让观众穿越60载光阴见证时代变迁,引发三代人情感共鸣。文化节期间,每日两场社火巡游深入田间地头,高跷、秧歌队伍与村民互动;古玩淘宝大集汇聚众多“民间瑰宝”,吸引收藏爱好者慕名前来……放眼望去,文化惠民工程在此生动实践。
“民俗活动以‘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为宗旨,让百姓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水落坡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孙垚介绍,文化节期间,还会同步设置“黄河大集”、农事体验、手作工坊、篝火晚会等项目,实现以文化之力惠民悦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随着“梨花经济”的持续绽放,阳信县正以花为笔、以文为墨,在齐鲁大地上描绘着一幅“诗意的栖居”新图景。当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深度相融,当生态资源与人文禀赋交相辉映,在和煦的春风里,这片土地正书写着文旅融合的惠民答卷——以文化浸润乡土,以产业赋能民生,让每一朵梨花的绽放都化作幸福的果实。
记者 姚行彬 通讯员 周霄航 霍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