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亮丽北疆科尔沁 通达辽阔等你来”内蒙古通辽市2025年人才引进宣传推介会走进中央民族大学。作为通辽市在京引才的“老搭档”,中央民族大学与通辽市持续深化校地合作,通过政策宣讲、岗位对接、实习实践等多元形式,为通辽高质量发展集聚“智力引擎”。
“本次引才无需笔试,直接采取‘人才测评+面试’的考评方式。符合条件的博士研究生直接进入体检、考察环节。”宣讲会上,通辽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提名人选黄刚围绕新能源、肉牛产业、中(蒙)医药等支柱产业,向在场学子发出邀请。
此次人才引进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立体推进模式,网络平台同步开放报名通道,重点高校推介会精准对接人才需求。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专业的博士陈兮难掩兴奋:“我是土生土长的通辽人,看到家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如此优厚的政策,还有对口的岗位,让我更有信心把所学回馈故土。”
据了解,此次推介会推出223个岗位,计划引进307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覆盖81家事业单位及10家重点企业,岗位聚焦工业信息、现代能源、农牧林水、交通运输、教育卫生、企业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张继伟对活动评价颇高:“通辽市委、市政府带领这么多用人单位,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就业机会,让包括我校在内的首都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近距离了解通辽、感知通辽,认识通辽,展现了通辽市对人才的诚意与决心。”
自2014年在全区首开区外引才先河以来,通辽市已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生态。此次活动中,通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品华特别强调政策“亮点”:“引进符合条件的博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安置费30万元;引进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300院校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或硕士阶段为‘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安置费15万元,均为税后金额并全额兑现。此外,通过建立人才成长全周期跟踪培养机制等,让人才在草原上扎根,让智慧在产业中结果,这是通辽引才的初心。”
从“草原深处求贤若渴”到“众所高校开门纳才”,通辽市持续搭建起校地合作的“引才桥梁”,一场跨越千里的“草原之约”,正在春天里续写新的故事。(常宏亮、梁超)
来源:通辽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