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的成长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也是我国一直在追求素质教育的原因所在,体育精神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通过竞技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抗压能力和公平竞争观念,运动场上的坚持与突破迁移至学业生活,也会助力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月8日,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第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在通州西集镇召开,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首次捧回首都高校阳光体育联赛“朝阳杯”优胜奖的消息,让这所高职院校的体育育人实践走进了公众视野。
从2016年启动体育课程改革,到如今在市级竞赛中崭露头角,八年的探索不仅让学校的体育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更折射出职业教育领域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深刻认知——在专业技能之外,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同样是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许多高职院校还在沿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时,北财贸率先打破常规,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体育教育。他们构建的“基础+选项+职业”模块化课程体系颇具匠心:基础模块保障学生体质健康底线,选项模块激发个性化运动兴趣,职业模块则针对不同专业需求设计训练内容。
这种“量身定制”的体育课程,既强化了学生身体素质,又为未来职业场景中的体力、耐力需求打下基础,更难得的是,课程体系经过八年动态调整,始终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更新,这种务实精神正是职业教育应有的品格。
运动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则成为检验体育育人成效的试金石,从2017年组建初期的小规模尝试,到如今形成31支队伍的完整建制,运动队不仅摘金夺银为校争光,更重要的是构建起“金字塔”型体育生态。
该校校队成员在市级比赛中展现的专业素养,带动普通学生加入体育社团的热情;社团活动的普及又为运动队储备后备力量。这种良性循环让校园体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竞技场,而是全体学生的成长平台。2024年竞赛成绩同比增长116%的爆发式突破,正是这种体系化建设的自然结果,106个赛项奖牌背后,站着的是数千名参与日常锻炼的普通学生。
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实践,是该校体育工作的点睛之笔。在训练场上,学生们体会到的不仅是运动技巧的精进,更是对“拼搏到最后一秒”职业精神的具象化理解。“人人是胜者”的理念创新,也打破了唯成绩论的竞技思维——无论是赛场上的冠军,还是坚持完成训练计划的普通学生,都能在体育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这种包容性育人智慧,恰好呼应了职业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出彩”的初心。
从课程改革到竞赛突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体育育人实践揭示了一个职业教育的新维度:在人工智能加速替代简单劳动的今天,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正从单一技能向综合素质迁移,强健的体魄支撑高强度工作,团队协作能力优化职场关系,坚韧的意志品质助力突破职业瓶颈,也证明了体育育人绝非锦上添花的装饰,而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