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讃七郎

山本讃七郎(1855年-1943年),日本摄影师,是最早在北京经营照相馆的日本人,出生在日本冈山县,1882年起在东京的新桥开设照相馆。彼时的日本照相业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他注意到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遂于1897年迁往北京,在王府井附近的霞公府(今贵宾楼饭店后)开设了照相馆-山本写真馆。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照相馆被义和团当成“二毛子”,“凡洋货店、照相馆尽付一炬”,北京的照相馆业受到巨大冲击。战乱平息后,避难于使馆幸存下来的山本赞七郎很快重张开业,并第一时间拍摄了劫后的北京城。此时,商铺已经开始重建,社会秩序也逐渐恢复,但透过他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拍摄的照片,对比之前的照片仍能看出战争对北京古城的伤害。1901年后,他又在天津开设了分店。直到1930年,“山本照相馆”一直经营良好。

山本讃七郎受过专业训练,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加上日本人特有的执著和认真,业余拍摄了很多北京的自然、人文景观,如古代建筑、风土人情等,他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通过光影表现出来。身穿法衣的雍和宫喇嘛、巍峨的天宁寺塔、雄伟的长城……这些北京的人文景观受到西方人青睐。照片不仅大卖,还被制成明信片飞往世界各地。


1899年版中的“前门三头桥”,热闹非凡的前门大街,1901年版也是这张;1906年、1909年版的“前门三头桥”(No.2,为同一视角),尽管已经恢复了些店铺和人流,被火烧的痕迹还是很明显。

从目前收集的资料看,他的作品集都名为《北京名胜》(英文Picturesque Views of Peking或Peking),按出版年份可以分为四个版本,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和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四个版本分别收录照片36张、36张、90张和100张;从内容上大体可以1901年为界分为两个版本,因为一些山本早期拍摄过的风景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被破坏,因此同一地点会有不同的照片,比如前门大街,把这些不同时期的照片放在一起观赏、研究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以下这组明信片式画册《北京名胜》为山本讃七郎拍摄,是较早且完整记录北京建筑的照片(共100幅),此本为1909年再版。它展现了大清将灭亡的历史瞬间,老北京古建筑曾经的辉煌与王朝的落寞。而今,山本赞七郎拍摄的宫墙、城门、人家和生活场景多已不复存在,而他的老照片又重新为人们展现了那个年代的旧京风物。


































































































北京山本照相馆:日本摄影师和他镜头下的近代中国

[日]日向康三郎 著;吕静 叶睿隽 译

本书的主人公是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日本摄影师山本讃七郎(1855-1943),他不仅是闻名于世的那帧慈禧太后龙椅坐像照片的拍摄者,也因其20世纪初在北京经营“山本照相馆”之故,拍摄了大量中国的寺庙、石窟、宫殿、陵墓、古街、市场等照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后,山本照相馆多次前往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进行实地拍摄,并参与关野贞等人开展的中国建筑调查活动,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照片。本书作者日向康三郎先生经过数十年的调查和考证,完成了对山本讃七郎及山本照相馆的历史考察,本书不仅是对于日本摄影史的补充,也可以从中一窥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面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