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春天
This spring,falling in love
我们的故事,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样,一瞬而至
策展人:郭佳鑫(三金)
主办单位:WEART
承办单位:曬·文化力创想中心
展览时间:2025.03.22-04.22
展览地址:OCTsee文化力创想中心B1层
上海静安区山西北路108弄11号
《春潮》 90*120 布面油画
《飞行》 51*77 布面油画
《房间里的大象》 90*120 布面油画
《心》51*77 布面油画
WEART:请问可以谈谈是什么样的个人经历让您走上了这一条艺术创作的道路?
符丹蓉:我本身学习的是美术专业,踏上社会后从事了很长时间的平面设计,因为孩子的出生,孩子的出生也意味着我艺术的重生,让我意识到需要将艺术从服务乙方回归到自己。这个过程很漫长,前期一直在电脑上做关于图像创造的事情,一下子又回归到徒手去完成,仿佛找到了曾经最早画画时纯粹的表达的感觉。于是决定回归到自我重新开始,再者做纯艺术创作也是我儿时的梦想~另外可以将创意重新搬回到画布上来,感觉找到了舞台的归属感~
WEART:怎么看待艺术与商业的关系?
符丹蓉:商业是和别人的交易,艺术是和自己的交易,只是值不值的问题,现在很多看上去很难入眼的画因为获得了流量而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艺术上未必是成功的,这就和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是一回事,艺术很大概率是小众的,所以要造成巨大的商业成功需要很大的精力去营销,既能营销又能画好画的创作者是少数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有画廊和经纪人存在的原因。但是能将艺术持续下去的又一定是商业,现在很多艺术家是在做其他的事情在商业化的转换中在养着自己的纯艺术梦想~商业和艺术是互补关系,问题在于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艺术创作者的独立性不能被商业腐蚀,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WEART:艺术对您而言是精神避难所还是社会介入工具?
符丹蓉:艺术更多的是社会介入,就像每天发的朋友圈,你时不时的在介入,有时是出于炫耀或者存在,总是美好的,但是对于一个不在乎外界声音的人来说艺术只是一种记录,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日记本差不多,这个日记本里有自己的观点想法种种~这个日记本下回望时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精神避难所,就像人不停的拍照实际是为了害怕失去美好和记忆,在未来或者下一秒能回望,艺术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个人的记录,在社会化的介入中能起到一点正向或者让人反思的作用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WEART:如何平衡创作与休息?
符丹蓉:我会在休息时创作,在创作时休息。休息的时候放松了很多想法会跳出来,创作只是沿着原有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已,表达有时像是一种休息~开着熟悉的节目边画边听,因为时间凝固了~这也许是最好的平衡方式~
WEART:您会在创作前建立严格的草图规则,还是放任笔触随机生长?
符丹蓉:我的性格中还是偏向于做一个草图规则,是一个严格的草图,后续到上色时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发生变化。放任笔触自由生长有时也会尝试,我总是在这两者间徘徊,把画布当舞台就得在纸上练草图,把画布当玩耍的空间就完全随笔触自由生长,这完全取决于你作品想表达的内容,狂放的想法不适合草图,细腻柔软的想法就需要草图,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交织在一起的。
WEART:您觉得您的观众如何通过您作品中的符号来和作品进行关联?
符丹蓉:我会给出一些自己的符号和元素,当然绘画有很多个人的理解和角度,有趣的事情就在于你画的时候是这样想的,看的人却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是绘画最迷人的地方,创作者更多是想抛出一个问题,让观众去自己填空,只是绘画是通过图像来抛出问题而已。人总是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产生属于自己的联想,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然是如此。
WEART: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会威胁画家的独特性吗?
符丹蓉:人工智能生成会威胁独特性,是暂时的,现在已经有很多异类的生成独特性了,但是你只会觉得好看,好像没什么能打动你,人性中的感情部分永远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而独特性正是人独特的经历所造就的,ai的独特在于他复制了人的独特,但是人不创造独特,那么它只有在已知的独特中复制乏味的独特了。
符丹蓉个人网址:www.fudanrong.com
符丹蓉个人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