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十二月,琅琊郡的颜畿,字世都,得了疾病,到医生张瑳那里请他治疗,结果却死在张家医馆。
当颜家人赶到时,颜畿的尸体入棺已有一段时间了。怀着悲痛的心情,家人准备把他接回家中,按照习俗举行丧葬仪式。
回去的路上,不知怎么回事,为棺材引路的魂旗总是莫名其妙地缠住路边的树木,任人如何拉扯,都解不开。为此,众人感伤万分。
就在这时,为棺材引路的人突然踉跄几步,跌倒在地。众人惊惶失措,围拢过去。
只见那人双眼紧闭,面色苍白,口中却发出了颜畿的声音,字字清晰:“我的寿命还不应该死,只是因为服药太多,损伤了我的五脏罢了。今天我会重新活过来,你们千万别埋葬我啊。”
这诡异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恐万分,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颜畿的父亲老泪纵横,用双手轻轻拍打着棺材,声音哽咽地祝告道:“儿啊,如果你的命大,应当再重新活过来,难道不是你父母亲十分愿意的事吗?今天只是想让你回家,不是去埋葬你啊。”
仿佛是听到了父亲的话语,那纠缠不休的魂旗竟奇迹般地松开了,送葬的队伍这才得以继续前行。
回到家中,颜畿的妻子早已哭红了双眼,疲惫不堪。夜里,她刚刚入睡,便梦见了颜畿。
梦中的颜畿依旧是记忆中的模样,他神情急切地对妻子说:“我该复活了,你赶快去打开棺材。”
妻子猛然惊醒,不敢耽搁,立刻将此事告诉了家人。
其实这晚,颜畿的母亲以及家中其他人也都做了同样的梦。
于是大家就想撬开棺材,但父亲却不肯依从。他认为人既然已经死去,就该入土为安,如今这般举动,实在是有违常理。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时,颜畿的弟弟颜含站了出来。那时的颜含年纪尚轻,他感慨道:“非同寻常的事情,从古就有了。现在神灵奇异到了这种地步,撬开棺材的悲伤,与不撬开棺材相比,哪个更能违背他呢?”
在他的劝说下,父亲最终动摇了,同意将棺材撬开。
当棺盖缓缓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颜畿静静地躺在棺材中,虽然面色苍白如纸,但仔细看去,竟真有还活着的痕迹。
他的双手抓过棺材内壁,指甲全都抓伤了,渗出的血迹在棺木上留下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印记。他的呼吸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整个人生死未卜。
家人见状,急忙用棉花吸了水滴到他口中。奇迹发生了,颜畿竟然能将水咽下去。
众人赶忙将他从棺材里抬了出来,安置在卧榻上,开始精心调养护理。
过了几个月,颜畿的食量渐渐增加了,还能睁开眼睛张望,手脚也能微微弯曲伸展。然而,却始终不能说话。想要吃什么、需要什么,只能通过托梦的方式告诉家里人。
就这样过了几年,家里人为了照顾颜畿,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精力再去干其他事情。
生活的重担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颜含看着疲惫不堪的家人,决定放下自己的各种事情,独自一人专门来服侍供养哥哥颜畿。
颜含对亲情展现的担当在州县传开,人们纷纷称赞他的品德,颜含的名字也渐渐被更多人知晓。
不过,命运似乎并不打算眷顾颜畿。后来他的身体又变得衰弱起来,病情更加恶化,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葬礼结束后,颜含沉浸在失去兄长的悲痛之中。一日,他独自出外散步,回忆着与兄长的过往。
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古寺前,这座古寺他曾多次路过,却从未踏入。此时,一股莫名的力量驱使他走进了寺门。
寺中住持见到颜含,微笑着迎了上来,说道:“施主面相和善,身上有股难得的正气,想必是经历过许多善事。”
颜含一愣,将自己照顾兄长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住持。
住持听完,双手合十,缓缓说道:“善哉,善哉,施主这份孝悌之德,感天动地啊!”
这时,从斜下里突然走出一个人来,此人衣着虽朴素,气度却很是不凡。
他对颜含说道:“我途经此地,听闻颜含对其兄长颜畿爱护有加。你可认识他们?”
颜含恭敬地行了个礼,“在下正是颜含。”
这人微微颔首,叹息了一声,随后说道:“十多年前,我曾受过颜畿的恩德,一直未找到机会报答。这次路过此地,本是特意前来表达感激之情。没想到来迟一步,颜畿已经去世。”
“前夜,他托梦于我,言说自己这些年来拖累了弟弟颜含,若我真的想报答,就请将这份感激转达给颜含。”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颜畿在梦中提到,你才华横溢,但为了照顾他,多年来无法施展才能。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你的德行与才能完全可以为国家所用。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带你同行,并将你举荐给朝廷。”
原来,此人竟是朝中的一名大官。颜含听罢,心中既惊又喜,惶恐之余赶忙施礼致谢。
颜含为官后,在任上兢兢业业,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
好多年后,当颜含白发苍苍,对子孙们回忆自己的一生时,感慨万千。
他说,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皆源于当初照顾兄长时种下的善念。这份善念如同种子,不仅开出了绚丽的花朵,还结出了累累硕果,才有了今天的自己。
其实,人生中的善意之举,或许当时不见回报,但岁月流转,终将会在某个时刻带来意想不到的馈赠。
故事改编自《搜神记》,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