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第一完全小学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板龙灯”改编成课间健身操,让三千名师生在律动中感受传统魅力。接下来跟随镜头,看一条“板凳长龙”如何舞动文化传承的新气象。


  上午10点,慈利县第一完全小学的操场上,3000多名师生随着韵律跳跃、旋转,时而聚拢成圆,时而舒展如龙,没有木质板凳的依托,孩子们的手掌化作龙爪,翻腕推掌间似有金鳞流动,双腿绷紧如龙尾摆浪,整齐划一的踏步震得绿茵场微微颤动。五年级学生满莞尔额头沁着汗珠,眼睛却亮晶晶的。


  学生满莞尔:“每天最喜欢的就是大课间活动了,因为以前元宵节的时候在街上看到过板板龙灯,现在自己也会跳板板龙操了,觉得特别好玩儿。”
  她边说边模仿动作,清脆声与笑声交织,传统非遗“板板龙灯”的刚劲与孩童的灵动在此刻完美融合。
  慈利县第一完全小学教务副校长匡辉说:“这套《板板龙健身操》源自我们慈利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板龙灯’,由非遗传承人指导我校体育老师进行创编,既保留‘板板龙灯’的民俗精髓,又适合孩子们强身健体,是传承更是创新。”
  音乐渐息,孩子们红扑扑的脸上满是意犹未尽。此刻,阳光正好,那条由3000份热情编织的“龙”,正载着文化血脉,奔向更远的未来。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宁力 戴晓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