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盐道上
有人跳着石墩过河
有人顺着石槽放船
有人一生的记忆
就留在一座不起眼的老桥边
今晚9:15,《瞧,桥》第四期
带你走进川南盐道
看古桥如何以石为骨、以盐为魂
驮起千年生计与文明
桥立千年,盐路未绝
石不言处,自有春秋
平康堰桥:盐场的“百年动脉”
1902年
盐商张三和斥巨资
在旭水河上架起这座五孔六墩石拱桥
它不止是一座普通的石拱桥
更是千百年来川盐命运的起点
这座桥见证了无数马帮
背负盐包翻山越岭
走上那条生死攸关的盐道
背负的盐包沉重
背夫的步伐坚定
跨过这座桥
才算真正踏上了流动的“盐路”
这座桥没有华丽的装饰
但它自建成起便肩负了
这个小镇的历史使命
百年过去,它依然伫立在那儿
见证着川盐依旧源源不断地流向外地
每一个站在桥上的人
都会感受到从桥下溪水流淌出的历史气息
这不仅是跨越水流的桥
更是跨越岁月与命运的桥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君可
平桥:古人玩转“桥堰二合一”
平桥看似普通
却是自贡地区最巧妙的水利设计之一
清嘉庆年间始建
光绪年间的改造让它成了“变形金刚”
桥身嵌堰,桥堰合一
旱时蓄水行船
汛期开闸泄洪
这个设计让它不仅能承载通行
还能保证盐运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
73.8米的桥身横跨贡井街与筱溪街
至今仍是两岸居民的日常通途
暴雨时,桥下断崖瀑布轰鸣如雷
成就“城中飞瀑”奇观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小伙不是小伙
野狼桥:乌龙桥名背后的盐商江湖
野狼桥,一个看似荒诞的名字
实际上背后藏着一个因误传而生的故事
它原本应该叫“李杨桥”
因为是由清代盐商李、杨合建
却被乡民口误传成“野狼桥”
一桥连三县
雌雄双龙雕于桥头
简约与繁复相映成趣
这龙雕是泸州龙文化的展现
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恰如盐道古桥背后
那段古老而坚韧的文化
门坎滩桥:桥边也有“黑科技”
门坎摊桥建于清代
当时的桥
往往不是因“美丽”而是以“实用”而建
门坎滩桥便是如此
福宝古镇外
81个石礅在75米河面蜿蜒排布
这座石墩桥的建造极为简朴
但却为无数驮盐的背夫和盐商
提供了通行的希望
由于河面宽阔
直接建大桥需要耗费巨大资金
居民们决定通过石墩拼接而成
间距精确到脚步
这让盐商和背夫们靠着“跳跃”过河
用尽全力和智慧度过每一次的盐路考验
这些坚韧与朴实贯穿了盐运历史
这些桥
不是冷冰冰的石头
它们是普通人一脚一脚踩出的生计线
也串联成了川盐出川的传奇
今晚,《瞧,桥》第四期《盐道古桥》
看古桥如何把千年咸味
酿成山河的回甘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四川卫视
编辑:牛肉干
校对:周莎
责任编辑:程昕
审核:李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