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印度在国际上的动作越来越大,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让人感觉有点“来势汹汹”。而在这背后,大家开始注意到一个身影——以色列。

没错,这个中东小国居然成了印度最硬的“靠山”之一。两国在军事、技术、经济上的合作越来越深,忍不住让人想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让人感慨的是,以色列跟咱们中国以前关系也不错啊,咋就突然跟印度走这么近了?难道咱们几十年的交情就这么被“忽悠”了?



印度和以色列的“基情”是怎么开始的

印度1947年独立的时候,正好赶上巴勒斯坦问题在联合国吵得热火朝天。当时印度在联合国投票反对巴勒斯坦分割计划,立场偏向阿拉伯国家。

但到了1950年,印度又承认了以色列的主权,虽然还没正式建交。这态度有点摇摆,但也能看出印度当时的外交策略:既不想得罪阿拉伯世界,也不想完全跟以色列翻脸。

真正拉近距离是从1953年开始。



以色列在孟买开了领事馆,两国开始有点官方联系。

不过那时候关系还挺冷淡,主要因为印度跟巴基斯坦不对付,而巴基斯坦又是阿拉伯国家的铁哥们,印度得顾及这层关系。

直到1992年,两国才正式建交。这一年是个转折点,冷战刚结束,国际格局大洗牌,印度开始调整外交政策,决定跟以色列搞好关系。



为啥选以色列?其实很简单。

印度那时候面临两个大问题:一是跟巴基斯坦的冲突没完没了,二是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技术支持。以色列正好能帮忙——军事上它是武器专家,技术上又是农业和高科技的大牛。

1992年建交后,两国关系就像开了挂,合作领域一下子铺开了。



以色列给印度的“硬核支持”

说到印度和以色列的合作,军事绝对是重头戏。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之一,而以色列这些年一直是它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数据不会骗人,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统计,从1992年到2020年,以色列对印度的武器出口占了印度进口总额的不少份额。

以色列卖给印度的装备五花八门。



比如“苍鹭”无人机,这玩意在侦察和打击上特别好使,印度拿来用在边境监视上,效果杠杠的。还有“巴拉克”导弹系统,能防空也能反舰,印度海军特别喜欢。

再加上雷达系统,像“绿松”雷达,能探测几百公里外的目标,直接帮印度把防空网升级了好几个档次。

这些装备不光是卖货,以色列还提供技术支持,甚至帮印度搞联合研发,比如“长钉”反坦克导弹。



为啥印度这么依赖以色列?一是质量好,以色列的军工技术在全球都排得上号;二是供货快,不像某些大国卖武器还拖拖拉拉;三是政治上没那么多附加条件。

以色列不像美国那样老想着控制你,也不像俄罗斯那样跟巴基斯坦关系暧昧,对印度来说简直是“完美搭档”。

更深一层,两国在反恐上也有不少交集。



印度这些年饱受恐怖袭击困扰,尤其是在克什米尔地区。而以色列在反恐和情报上经验老到,经常给印度分享实战技巧,甚至帮着培训特种部队。

这种合作不光是卖武器,而是实打实帮印度提升硬实力。



不只是打仗,还有生意

除了军事,印度和以色列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合作也不少。

两国贸易额这些年稳步增长,从1992年的几亿美元,涨到2020年的40多亿美元。虽然跟中印贸易比起来不算啥,但在以色列的对外贸易里,印度已经是个大客户了。

农业技术是亮点之一。以色列在沙漠里种庄稼的本事全球闻名,滴灌技术更是救命招数。印度不少地方水资源紧张,学了以色列这套技术后,农业效率提高不少。



比如拉贾斯坦邦和哈里亚纳邦,好多农场都用上了滴灌,产量蹭蹭往上涨。两国还搞了“农业示范中心”,以色列派专家过去,手把手教印度农民。

高科技领域也不甘示弱。以色列的IT和网络安全技术牛得很,印度正好是软件大国,两边一拍即合。

比如班加罗尔和特拉维夫之间,初创公司合作项目一大堆,网络安全、人工智能这些热门领域都有身影。



2021年,两国还签了个科技合作协议,打算在量子计算和新能源上再干点大事。

经济合作的好处是双向的。以色列企业靠着印度的大市场赚了不少钱,印度也借着以色列的技术升级了自己的产业。这种关系不光是买卖,更像是个长期投资。



印度为啥需要这个“靠山”

印度跟以色列走这么近,不是没原因的。

印度周边不太平。西边有巴基斯坦,世仇关系几十年没缓和;北边跟咱们中国,边境问题时不时就闹一闹。印度觉得自己得找个强援,既能补短板,又能壮胆。以色列虽然离得远,但实力硬,关键时候能顶上。

再看国内,印度这些年野心不小。经济上想当新兴市场的领头羊,军事上想做地区霸主,但光靠自己还差点火候。



以色列的技术和经验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缺。比如边境冲突中,印度要是没无人机和先进雷达,哪敢那么硬气?

还有个大背景,印度跟美国的关系也在升温。以色列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印度搭上以色列这条线,等于间接抱上了美国的大腿。

这种三角关系让印度在国际上底气更足。



曾跟咱们称兄道弟的以色列

其实中以关系以前挺不错的。二战期间,中国接纳了5万多犹太难民,上海成了他们的避难所。这段历史以色列一直记着,建国后也对咱们有点好感。

1992年,中以正式建交,之后经济和技术合作搞得挺热闹。比如以色列的农业技术早年就传到中国,贸易额也慢慢往上涨。

但这几年,情况有点变味了。以色列跟印度的关系越来越热乎,跟中国的合作反而冷了下来。



尤其是印度跟咱们在边境闹僵后,以色列的态度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有人说,以色列这是看中了印度的大市场和战略位置,觉得跟印度绑在一起更划算。

从数据上看,中以贸易额2020年也就130多亿美元,跟印以比起来不算少,但增速明显慢了。

加上美国老拉着以色列站队,中以关系难免受影响。



印度的“靠山”可靠吗

印度有了以色列撑腰,对中国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先说军事,印度边境的装备越来越先进,背后少不了以色列的影子。

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加紧买以色列的无人机和导弹,显然是冲着咱们来的。这种硬实力提升,让边境局势更复杂。

以色列的技术本来也能帮咱们不少,现在却更多流向印度。



比如网络安全和农业技术,印度拿了红利,咱们这边就得自己多费劲。国际市场上,两国联手抢生意,对中国企业也不是啥好消息。

更麻烦的是外交层面。以色列跟美国关系铁,印度又靠着以色列拉近跟美国的距离,这三边关系一成型,对中国的压力不言而喻。

尤其在印太战略里,美国老拿印度当棋子,以色列再一掺和,咱们的处境就更微妙了。



不过,印度和以色列这对“组合”也不是没毛病。

印度国内穆斯林人口好几亿,跟以色列走太近容易惹麻烦。阿拉伯国家也不乐意,印度跟中东的石油贸易可能会受影响。

还有个现实问题,两国离得太远,中间隔着好几个国家,合作起来物流成本高,协调也不容易。加上印度官僚作风严重,好多项目推进慢得要命,以色列有时候也挺头疼。



最关键的,印度这几年四处树敌,跟巴基斯坦、跟中国都搞得挺僵。以色列虽然硬,但毕竟是个小国,真要大冲突,它能帮多少忙还得打个问号。

印度和以色列的关系短期内肯定还得升温。

双方需求太互补了:印度要技术要武器,以色列要市场要盟友。但长远看,这关系能不能稳住不好说。国际局势变化快,美国要是调整策略,或者中东那边再起波澜,两国都得重新算账。



对中国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招。

跟印度的经济联系还在,贸易额一年几百亿美元,不是说断就断的;跟以色列这边,历史情谊还在,找机会缓和一下,未必不能拉回来点合作。

关键还是得看实力,自己硬起来,别人自然不敢小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