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作为西方舶来品的体育赛事,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步履艰辛,中国在体育界逐渐站稳脚跟,除了国家的不断进步外,也和无数优秀运动员前仆后继地努力相关。

但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胡娜却临阵叛逃美国,置教练和队友于何地,置中国颜面于何地。

可如今胡娜却又回国了,而且将当年的事情一笔带过。



一日叛国 终生不用

四岁开始打网球,16岁就站在全国单打冠军领奖台上,此时的胡娜在网球场上是所向披靡的,同时年少得志必定轻狂。

胡娜太早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在众星捧月下胡娜的眼界也放得更高更远,此时在胡娜的眼里国内已经没有对手和自己同台竞技。



在1982年那次叛国出逃之前,“逃跑”其实早就在胡娜的人生埋下伏笔。

2岁的胡娜生病住院时,因为不允许家属陪伴,胡娜半夜便独自逃到了医院的篮球场,想要从这里逃出医院跑回家。

听起来好像是和2岁孩子没有联系的事情,但却真实地发生在胡娜身上,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胡娜的骨子里有着天生的叛逆和反骨。



而出生在运动世家,拥有作为新中国首批网球运动员和教练的爷爷,拥有运动细胞极强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胡娜被称为是为网球而生一点也不夸张。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所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胡娜在听到更多的夸赞后,自己也认为自己属于天之骄女。



全国女单冠军、亚洲女单冠军,这些荣誉让胡娜越来越飘,直到1982年夏天那场联合赛事的到来,胡娜踏上了心仪已久的美国。

在外界看来胡娜消失在对抗德国小组赛之前的早晨,但胡娜想要出逃的决心却早露端倪。

当时的胡娜还是作为国家队队员第一次前往美国比赛,那时候美国职业联赛中无论是硬件还是施教水平,都在全球领先位置,而这些都给当时只有16岁的胡娜深深地刺激。



这种刺激不是刺激胡娜回来安心比赛,而是人在中国,心却飞向了大洋彼岸,向往那里种种更具优势的条件。

但是当时胡娜的教练沈建球对胡娜的心理活动丝毫没有察觉,谁也想不到这个初上战场没多久的小姑娘,心里的冠军梦却想要在西岸线上实现。



对于胡娜在比赛前的临阵出逃,所有人都是震惊的,胡娜在美国的庇佑下找到了落脚点后才向沈建球和队友们“报平安”,而一句“已经找到了政治庇佑”是对昔日培养她的国家队付出的辛苦最大的讽刺。

但是为了打职业联赛,为了登上更高级别的赛场,为了能和更专业的教练、队员切磋,为了这一切叛国的胡娜到了美国后,自己的职业生涯却没有持续太久。



胡娜到美国蛰伏了几个月才获得了上场资格,但打了几场比赛后就患上了职业病,据传闻这和在蛰伏期间的暴饮暴食有很大关系。

不能比赛的那段时间,胡娜用冷饮和暴饮暴食消解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无法得到家里人和朋友的谅解,胡娜只能独自承担暴风骤雨般的舆情。

然而饮食和心理上的变化让胡娜不仅体重增加,突然停止的训练和运动也让胡娜首次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直到1992年,胡娜终于因为严重的职业病,正式办理了伤退。

原本在中国被国家队放在非常器重的位置上,被当作明日之星来培养的队员,却在几番折腾终于到达美国后,职业生涯却没有得到如愿地施展。

在外界都为这位体育明星感到扼腕惋惜时,或许胡娜本人并不觉得可惜。



自私的人生

从1982年胡娜出逃时开始算起,中国体坛尤其是网球界“胡娜”是不约而同不再提起的名字。

胡娜亲手掐灭了1982年那场比赛中,中国队挑战世界网球联赛的梦想,教练的辛苦是白费的,那届队员们为之准备了许久的努力是白费的。



中国对胡娜的行为也发出了严肃的表态,胡娜出逃美国后中方终止了中美的体育交流活动,这已经不是个人追求梦想这么简单的事,已经上升到了两国外交事件。

然而胡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始终带着一脸笑意谈论此事,并且称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太喜欢打网球了。

胡娜透过镜头露出的微笑,像带血的尖刀刺痛每一个队员的心。



胡娜至今都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即便是自己的梦想在美国也没得到完美的呈现,拥有美国梦可以,在美国尽情享受人生没人说什么。

但是2014年胡娜却在台湾大肆举办画展,镜头里依然是那个傲慢地微笑,似乎在向世人宣誓:看多才多艺的胡娜,即便是不打网球,转换另一个身份,依然能够成功。



在中国每个公民都有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利,但是当公民被冠以国家的品牌出征,去对抗异国时,每一个公民首先要想到的是要在公民前加上“中国”两个字。

国家对胡娜当年的叛国出逃已经选择了无视,胡娜离开中国就该选择过低调的人生,但傲慢的她却在中国高调进出娱乐圈和公众视线。

这到底是在宣誓自己的自由主权,还是在宣誓其他?或许对于这类人群的宣传报道媒体也尽量做到无视才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