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他排名第三。十二岁时,母亲去世,随着父亲辗转多地,几次都差点亡命途中,十四岁时,终于跟舅舅朱元璋团聚,十九岁上阵杀敌,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他就是大明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1339年生于盱眙县太平乡,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的儿子。投奔朱璋后被收为义子,改姓朱,叫朱文忠,跟朱元璋之间从甥舅关系变为养父子关系。后来又复姓李。1384年,四十五岁时病逝,一生战功赫赫,封曹国公,卒后追封岐阳王,谥武靖,赐葬钟山之阴。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溃敌军,攻下了四个县,占领了建德、诸暨,且招降了王溥。于万年街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又于于潜、昌化击败苗军。进攻淳安,夜袭洪元帅,降服其部千余人,李文忠被授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

公元1362年2月镇守金华的苗军大将蒋英、刘震、李福和驻守处州的苗军大将李佑之发动一场叛乱。李文忠奉命前往退敌,稳定金华,安抚部众,夺取处州,守住诸全、义乌、诸暨,大败张士诚部。

1365年,张士诚又派20万大军攻打新城,朱元璋派李文忠救援。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战役,李文忠为鼓舞士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此战消灭敌军精锐骑兵无数,斩首敌人数万之众,俘获将领六百,缴获粮草,兵器无数。

1366年,朱元璋讨伐张士诚,李文忠奉命牵制敌军。他招降余杭守将,并以礼相待,且治军严明。据史料记载,李文忠军中的一名士兵借用了老百姓的锅具没还,被李文忠下令斩首示众。大军进城时更是严令军队“ 擅入民居者死”。


征讨北元,李文忠也立下了赫赫战功。1369年.李文忠随常遇春征讨北元,跟随常遇春一起逼元帝退位,常遇春病故后,由李文忠接管部队。在与元军作战的过程中,李文忠降服了兴和将领,俘获元帝之子元昭宗的后宫、将臣等人,又获得珠宝无数,降服敌军五万余人。也因为此战获得的巨大胜利,朱元璋亲自到城门迎接李文忠,并升他为曹国公,且享有世袭权。

李文忠征战,从无败绩,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却生性耿直,为人低调。

明初的胡惟庸一案牵连甚多,朝中人心惶惶,皆唯恐避之不及。李文忠认为大肆诛杀功臣,会给明朝的政权带来隐患,不顾龙颜大怒,多次进言。李文忠的行为惹怒了朱元璋,被革职,赋闲在家。既始被革职还以宾客之言,劝说朱元璋少杀戮,又劝谏征伐日本,甚至说宦官过多,并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


1383年冬,李文忠得病。朱元璋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第二年三月,李文忠去世,朱元璋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

来源:明光文旅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张荣蓉,初审:贲方舟

复审:严 慧,终审:张 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