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百年战争,一般人应该都知道,但是如果更细致的列数汉匈之间发生了哪些战役,相信大多数人只能说出阴山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这些。匈奴是如何一步步从强大的草原帝国到最终消亡?这个过程的演化相当复杂和漫长,需要从多部史书中查找。

发现了一个小规律,匈奴的命运与其单于使用几个字的单于号有一定的关联,今天就按照匈奴单于的世系列表聊聊这个话题。

一、匈奴来自哪儿

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匈奴”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王会篇》、《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三》,最先叙及匈奴来源的是司马迁。蒙古高原是现代的叫法,在秦汉时期,那儿叫做大漠。



匈奴全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南至祁连山脉、黄河河套地区,北至肯特山、贝加尔湖、萨彦岭,东至大兴安岭,西至塔城盆地、伊利河谷等中亚地区。下图,科布多曾是清准战争时期的战场,后为乾隆灭准噶尔的大本营。翻过萨彦岭,就是广袤的西伯利亚。



匈奴的起源至今是个谜,现今有三种说法:

1、司马迁认为夏被商灭后,部分族人北迁的后氏苗裔,曰淳维,此为匈奴的先祖。该说法被后世大多数的史书采用。《史记》不仅称华夏人为炎黄子孙,也将秦人、楚人、吴人、百越人、蜀人和西南夷、匈奴、古朝鲜说成是炎黄子孙,这颇符合现代一些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但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看这是站不住脚的,因而,司马迁的这一说法不为现在的历史学家接受。

2、《史记》和《汉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匈奴是同一个族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夏朝时该族群称獯鬻(读xūn yù),《孟子》等古籍写作荤粥,也有的古籍写成薰育、薰粥等。

汉朝的乐彦在《括地谱》记载:”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另作獯鬻),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 。“意思是夏桀无道被汤放逐后,其子獯鬻率众避居北野,成为北方民族的首领。这个又与司马迁的说法吻合,似乎匈奴源自夏朝的后裔是西汉时期史家的共识。

獯鬻的居地在周王朝的西北地区,西起汧陇,东至山西太行山一带。周朝时獯鬻被华夏族称为猃狁(读xiǎn yǔn),也有写作狁,是犬戎诸族的旧称。他们干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借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机,灭亡了西周。

中国古代,把华夏族之外的地方生活的各民族,东边称夷,南边称蛮,西边称戎,北边称狄,无论是早先的獯鬻、猃狁、匈奴,还是后世的鲜卑、契丹、女真等等,他们在古代都拥有我们现在的人们更熟知的统一名称——夷狄或戎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的兼并战争,北方涌现出了秦、赵、中山、燕等强国,犬戎诸族屡次受到打击,除一部分归化外,其余的被驱逐到更西边、更北边,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到了战国末期和秦朝时,他们先是被称为胡,后被称为匈奴。

3、上古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各个部落经过常年的争斗、融合,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最终发展为华夏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原文明。现今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在中国的北方生活着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经过多年的兼并融合,尤其是战国末期秦、赵、燕等强国的崛起,进一步挤压了北方游牧部落的生存空间,间接加快了北方各游牧部落融合的进程,短短几百年间,中国的北方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游牧部落联合体——匈奴。

二、双字单于——匈奴的崛起

战国时期,华夏人对这个北方游牧民族(似乎称群体更合适)的称呼从胡最终确定为匈奴。匈有喧扰、骚乱之意,奴就更蔑视了一看就不是好名字!

古代北方民族的大致分布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通过战争将生活在吕梁山与太行山之间的楼烦驱逐。楼烦西迁,又将生活在吕梁、黄河、黄河几字弯内的林胡驱逐去了北方。林胡此后从历史中消失,很大可能融入在阴山南北放牧的胡人。而这个胡人就是匈奴的前身主体



由于秦、赵、燕、中山等中原诸强国的挤压,生活在陇西之戎,泾、漆之北戎,晋北之林胡、楼烦之戎、燕北山戎,等等,被迫向北向西迁徙。在中原春秋战国大乱斗,由800个诸侯国逐步形成大一统王朝的前后时期,东北亚地区的游牧部落也被迫开启了相互的兼并战争,形成了一些较大的部落联盟,其中,大一统的游牧部落匈奴就此成形。

后世还原的匈奴骑兵形象及装备



匈奴的语言至今没有争论出结果,匈奴的文字则受华夏文明的影响使用汉字。单于姓挛鞮(luān dī),《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南匈奴单于的姓氏为“虚连鞮”,可能是“挛鞮”的异译或演变形式。挛鞮氏是北方诸游牧部落中最大(或较大)的一支,其首领是单于。匈奴单于的继承抄袭中原文明的世袭制,匈奴的王族和大贵族基本都出自挛鞮氏这个部族。

单于的全称是“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语“撑犁”是“天”,“孤涂”是“子”,“单于”是“广大”之意。“这个比中原王朝的“天子”称呼似乎还要拔高了一些。《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文帝四年(前176)匈奴冒顿单于致汉文帝的信中自称:“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这一称谓后来发展为“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

内蒙古出土的匈奴王金冠



匈奴的官制仿照中原文明,单于之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按照纸面意思,匈奴这24个大贵族每人手下均领有超过一万的骑兵,实力强大。

除了出自嫡系的挛鞮氏匈奴贵族,其他归附的较大部落首领被封为各种名号的匈奴王,如比较熟悉的浑邪王、休屠王等,这些部落的部众大的有数万,小的有数千。

《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应该说,那个时候的匈奴还只是比较松散的部落联盟,或者说还未强大,有没有单于不知道。起码,司马迁记录的匈奴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单于是头曼单于。

司马迁记载:“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因而,头曼单于之前的匈奴历史就不清楚了。

1、头曼单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

全称挛鞮头曼,挛鞮是姓,头曼这个名字可能和蒙古语''tümen''“一万”有关。在头曼单于的带领下,匈奴逐渐开始壮大。

头曼单于的运气不太好,《史记·匈奴列传》载:“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单于曰头曼。”匈奴此时不仅处于东西两强的夹击,日子不好过,而在南边,则有一个嬴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把阴山附近黄河以南的匈奴人赶到了阴山以北。蒙恬和公子扶苏在阴山附近驻扎了十余年,把燕国、赵国、秦国修建的长城连接了起来。



黄河从青海发源,经甘肃进入宁夏,遇到南北走向的贺兰山,沿贺兰山向北流,又遇到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改向东流,再次遇到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改向南流。这样,黄河在大地上形成了一个几字形的大拐弯,河道拐弯处就形成了冲积平原,这就是河套平原。

阴山东边的主峰大青山,山下的代表城市是呼和浩特,被称为前套、东套;阴山西边的主峰是狼山,代表城市是巴彦淖尔,称后套;前套后套之间的城市就是包头;贺兰山下的银川平原称为西套。



中国的400毫米等高降雨线沿着大兴安岭、燕山、阴山、贺兰山向下延伸,这些山脉的东边、南边降雨量超过400毫米,适合农业耕种.。山脉的西边、北边的降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适合放牧。而更远处,降雨量低于200毫米.,呈轻微的沙漠戈壁化,仅在夏秋时节长草,勉强可以放牧。这一片南北1000公里,东西2000公里的高地现在称为蒙古高原,高寒少雨,古时称大漠。



匈奴不筑城,王庭初始在阴山以北的草原,就是我们熟知的被卫青捣毁的”龙城“。越过大漠,在阴山以北一千公里有一座山,现在叫肯特山,山下的盆地是游牧民族另一个主要的放牧地区,被逐出漠南后匈奴单于庭就设在那一片。继续往北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古时称北海。肯特山是匈奴,也可以说是雄踞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的神山,我们更熟悉的是古代的名字——狼居胥

狼居胥山的西面是我们熟悉的另一座山脉——燕然山,现在称杭爱山。杭爱山与阿尔泰山之间夹着几块盆地,这也是游牧部落的宝地,最北边的那块盆地是永远的痛——唐努乌梁海。再往北是萨彦岭,翻过去就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西伯利亚。

从地理和气候环境来说,漠南明显好于漠北,适合人类生产生活,现在蒙古国的总人口只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十分之一就说明了一切。

当时匈奴的生存环境相当苦逼:被蒙恬从条件最好的“塞上江南”——河套地区驱逐到阴山以北,而大兴安岭西边的那一大片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被东胡占据,阴山往西通过六盘山连接的祁连山下那片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被月氏占据。

但是,秦长城与燕、赵长城的走向不一致,是斜着向上,未能沿着贺兰山连接到在阴山的赵长城。由于秦长城未能与赵长城连为一体这就埋下了一个隐患:一旦中原衰弱,游牧民族就能很轻易的顺着那个大豁口侵入河套地区,这样,雁门关那一带就成为了农耕文明抵抗游牧民族的中枢,雁北地区(以平城今大同为核心)为前哨阵地。

秦始皇东巡时突然驾崩,秦二世胡亥在赵高、李斯的帮助下篡位,并假传遗诏逼死了公子扶苏和蒙恬。匈奴迎来来重新进入河套地区的机会,然而头曼单于的运气不好,刚想有所作为就被自己的大儿子杀死了。

2、冒顿单于,前209年—前174年,在位36年

冒顿单于在位时期,中原进入了秦末大起义,之后又是楚汉大乱斗,汉初的高祖平叛,根本无暇顾及草原的游牧民族。冒顿单于带领匈奴向南兼并了楼烦及白羊河南王之辖地,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进入河西走廊,打垮了月氏,占领了祁连山下的丰饶的牧场。向西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6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向北则征服了浑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向东打败了东胡,占领呼伦贝尔草原。



东胡的一支逃到了乌桓山,汉匈对决的中后期,趁着匈奴虚弱,乌桓经常暴打匈奴。曹操击败袁绍后曾经讨伐乌桓,建安十二年(207年),乌桓的最后一任大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之战中被张辽斩杀,乌桓自此散落。东胡的另一支逃到了鲜卑山,乌桓衰落后成为草原霸主,南北朝时期统一北方建立了北魏、西魏、东魏,通过孝文帝汉化改革,融入汉族。东胡还有一个很小的分支,后来在铁木真的带领下发展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帝国。

生活在贝加尔湖畔的丁零,就是偷走苏武养的羊的那群人,他们赶着有很高车轮的马车,也被称为高车人。被匈奴击败后臣服,后又趁匈奴衰落经常欺负匈奴。

呼揭被匈奴征服后成为其奴隶、打手,后随南匈奴归降。五胡乱华时,南匈奴带着揭族打着为汉复仇的旗号灭亡了西晋,建立了前赵。但是揭族实力壮大后反噬其主,灭亡了前赵建立后赵。揭族对汉人很残暴,最后被灭族。

汉匈之间第一场大战是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的白登之围。白登在今天大同东北的一座小山,关于此战史书上语焉不详,颇有春秋笔法。此战之后,汉朝开始实行屈辱的和亲,并每年向匈奴进献物资。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7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率部入侵北地、上郡,丞相灌婴受命带领骑兵八万五千人前往迎击,匈奴未敢接战,撤军。冒顿单于此时已经年老,发现汉文帝不好惹,于是派右贤王前去攻打月氏,将其击败,杀了月氏王。

3、老上单于 前174年--161年 冒顿子稽粥

生活在河西走廊西边的乌孙此前被东边的月氏击败,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幼子猎骄靡刚刚诞生,被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率领族人在冒顿单于的帮助下打败月氏,乌孙复国。

被击败的月氏西迁伊犁河谷,老上单于时,匈奴再次发兵伊犁河谷,猎骄靡继续率领乌孙人配合匈奴作战。月氏再次战败,新立的月氏王被杀,族人南迁到大夏国一带,大约是今阿富汗及克什米尔那一片。乌孙人就留在伊犁河谷那儿生活,并发展壮大起来,逐步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猎骄靡活了很长时间,亲眼见证了匈奴的崛起,见证了汉匈大决战,认识到汉朝的强大。作为夹在汉匈之间的一支弱小力量,猎骄靡两边下注,分别迎娶了汉朝的细君公主和匈奴的一位公主。

汉匈大决战时,张骞曾经劝乌孙东归重新回到河西走廊,但是一则伊犁河谷一带自然条件更好,二则猎骄靡此时操心的是百年之后,二儿子会不会夺了自己大孙子军须靡的王位,因而拒绝了东归。

历朝历代和亲公主中功劳最大的是在细君公主死后远嫁乌孙王军须靡的解忧公主,她后来成为乌孙的国母。在后期协助汉朝暴打匈奴的战争中乌孙国出力最大,战果最丰。

410年乌孙被柔然所灭。乌孙所在那片地在今天带乌字的某个斯坦,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与汉最为要好。

老上单于时,匈奴的军事力量达到了顶峰。对于汉朝,匈奴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采取游击战术频繁袭扰边境,消耗汉朝国力。

最大规模入侵发生在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率14万骑兵直逼长安,焚毁回中宫。汉文帝集结重兵准备反击,但是匈奴呼啸而去,没打着。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老上单于接受和议,双方以长城为界暂时休战。

4、军臣单于 前161年--前126年 老上单于子

匈奴以武力为尊,新单于继位后就要展示自己的能力,以此立威服众,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击取得战功。

前161年,军臣单于率部侵犯汉朝边境。汉文帝仅命汉军守卫长安,任由匈奴在北部边境肆虐数月,自行退走。

汉景帝时期,汉匈恢复和亲,边境相对平静,史料仅记载了两次匈奴对边境的小规模入侵。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汉朝解决了国内的一系列问题,与民休养生息,增强国力,储备物资,并大力养马。

刘彻权力稳固后,前133年放弃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汉朝建立69年后,决定开始主动反击匈奴。



汉武帝的心目中的第一仗就是决战,想要仿照当年的李牧那样一举打灭深入的匈奴。这就是王恢献计的著名的马邑之谋。

汉朝设计诱使军臣单于率10万骑兵进入大同盆地,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率主力埋伏在马邑周围的群山中,王恢率一部汉军埋伏在平城(大同)以北的山中。预备在匈奴骑兵进入马邑(今朔州附近)时展开围攻,王恢率部断匈奴退路。

军臣单于率部进入大同盆地,发觉情况不对,慌忙撤军。王恢只有三万步兵,未敢出来阻拦。此战未能打成,也可以说汉军完败——费时费力集结部队,一仗未打。

战后,王恢被汉武帝下狱,王恢在狱中自杀。主战派王恢之死,更进一步让朝堂上下明白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决心。

马邑之谋后,汉匈关系断绝,进入战争状态,匈奴频繁”入盗于边“。

图标错了,匈奴本部的东边是左贤王



汉军的第一次出击,在历史上被称为龙城之战。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入侵上谷郡。

汉武帝亲自部署战略计划,分派四路出击,每路一万骑兵。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今张家口怀来一带),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四位将军中只有李广曾长期担任太守,素有威名,其他三位均为青年将领。因而,匈奴重兵迎战李广。



战争结果:左路公孙贺未遇到匈奴,无功而返;公孙敖战败,损失七千,狼狈逃回;李广全军覆没,自己还被俘虏,靠着个人的勇武夺马逃回;毫无名气的卫青率领着部队,趁着匈奴主力围攻李广、公孙敖,一路冲到了匈奴的单于庭(亦有说是匈奴祭天之地)——龙城,一场突袭,斩杀了700匈奴。

战后,公孙敖、李广贬为庶人,公孙贺不升不降,卫青封关内侯。

汉朝依照的是秦商鞅设立的军功爵制,共分二十级:一级公士,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左庶长,十一级右庶长,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右更,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八级大庶长,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因为要避汉武帝刘彻讳,所以最高一级改称列侯。



匈奴的报复很快到来。同年秋,匈奴入关袭扰,汉武帝派御史大夫韩安国坐镇渔阳(今北京怀柔附近)进行防守。第二年,匈奴2万骑兵袭击辽西,杀太守,掠走2000多百姓;紧接着匈奴兵锋直指渔阳,击败渔阳太守,包围韩安国,汉军伤亡殆尽,幸亏援军赶到,解了韩安国覆灭之危;匈奴继续向西,侵入雁门,杀掠千余人,呼啸而去。

不得已,汉武帝重新启用李广,任命为右北平太守。李广成名于汉文帝时期,进攻非其强项,但是防守有一套。匈奴慑于其威名,给他起了个”飞将军“的绰号,入侵时往往都绕过右北平。

李广



防守的同时,汉军兵分二路反击:卫青出雁门,李息出代郡,各率3万骑兵。战争结果:李息无功而返,卫青再次获胜,斩杀数千匈奴。

这三场仗汉军的绝对损失要大于匈奴,但是积累了大规模运用骑兵的经验。

三、汉匈对决——汉武帝面对的五位匈奴三字单于

元朔二年(前127年)春,匈奴南下侵入渔阳、上谷二郡,杀死吏民上千。这一次,汉武帝除了命令当地防守外,并未派兵正面反击,而是派卫青,李息率领数万骑兵从代郡出发,先向北,再拐向西入云中,沿着黄河一路向西打。



卫青的部队出云中后,直扑后套的高阙(今巴彦淖尔一带),打败匈奴白羊部,然后沿黄河向南,在贺兰山下打败娄烦部。这一仗史称河南之战或河套之战,斩杀匈奴2300人,俘虏3000余人,俘获牛羊马匹上百万头,夺取了河南、河套地区。

战后卫青获封长平侯。汉武帝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修建朔方城,征发百姓徙民实边,派遣校尉苏建(苏武之父)率领十万人兴筑阴山南麓的长城。



河南之战纯粹从斩杀战果来说并不大,但是战略意义重大,汉朝取得了汉匈战争中首次战略上的胜利。往常,匈奴冲入北地、上郡,汉军如果守卫不住秦长城,则首都长安会立即遭受匈奴骑兵的威胁。



夏天,匈奴发起反击,数万骑兵攻入长城,杀死代郡太守,劫掠百姓千余。秋天,匈奴攻入雁门,劫掠百姓数千。冬,军臣单于病重,死。

匈奴迎来了由盛转衰的三字单于时代。

5、伊稚斜单于 前126年--114年 军臣弟

军臣单于死后,他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攻打左贤王太子于单,夺了单于位。太子逃入汉境投降,汉封他为涉安侯,数月后去世。



由于是抢来的单于位,为了服众,第二年夏天伊稚斜单于亲率9万骑兵,分三路侵入上谷、代郡、定襄。匈奴的右贤王数次率部袭扰朔方郡,妄图重新夺回河套地区。史书记载右贤王:”数为寇,盗边,及入河南,侵扰朔方,杀掠吏民甚重。”

经过两年准备,汉武帝充分吸取了经验,发动了一场放大版的河套之战——奇袭右贤王之战。

前124年春,将军李息等人率部从右北平等地出发,袭扰匈奴左贤王部,起到迷惑牵制作用。车骑将军卫青率由骑兵、步兵、车兵组成的合成集团军出朔方,奇袭右贤王

卫青部有3万精锐的骑兵,此时的他指挥艺术娴熟,不待后面的步兵跟上,亲率骑兵一天内疾驰600里深入匈奴腹地。

入夜时分,刚喝了酒的右贤王正打算睡觉,卫青率领的骑兵发起了冲锋。右贤王带数百亲卫仓皇逃走,其余凡抵抗者全被斩杀,俘虏匈奴一万五千人,匈奴各类大小王十余人,缴获牛羊马匹无数。

卫青一战封神,汉武帝大喜,派钦差直奔军中,拜大将军,位列丞相之上,节制诸将

匈奴的报复很快就来,秋天,匈奴万骑攻代郡,杀都尉,劫掠千余百姓。

前123年2月,十余万由车兵、骑兵组成的汉军出定襄,越过长城,向匈奴单于本部发起大规模反击。

主帅大将军卫青,前锋前将军赵信,中将军公孙敖、卫青本部、强弩将军李沮组成中军,后将军李广为后卫,左翼是左将军公孙贺,右翼是右将军苏建。

大军出定襄不久遭遇匈奴主力,双方激战,歼灭匈奴数千人。匈奴北撤,汉军撤回边关休整。

4月,卫青再次率部原路出击。

正在汉匈主力大战的关键时刻,匈奴的左贤王率部从侧翼攻来,一时间汉军情况危急。卫青从容指挥,派前将军赵信(匈奴降将)和右将军苏建率3000骑兵向东迎击左贤王,自己亲率主力发动猛攻。

利用两位将军争取来的时间,卫青大破单于主力,阵斩匈奴万人。单于率部逃跑,汉军追击。其中一位18岁的小将尤其勇猛,率800骑兵穷追单于数百里,斩杀2028级,俘虏大批匈奴贵族。

东路的情况则不好,面对优势的敌军,苏建的2000骑兵全军覆没,全身是伤逃回。赵信带着剩余的800人又投降了匈奴。

赵信两边情况都熟悉,因而深受单于信任,被封为次王,单于听从他的建议在杭爱山下修建了赵信城,想学着汉朝那样筑城防守。赵信建议:汉军势大,不如放弃漠南撤回漠北,以逸待劳。汉军如要攻击,须穿越千里大漠,那时候趁汉军疲惫再发起攻击。单于大败之后,亦知漠南不能守,借坡下驴,匈奴王庭远遁漠北。

漠南之战从战略层面汉军大胜,将匈奴驱逐出漠南,但战役层面是惨胜,自身损失也不小。战后,仅两位封侯,一位是小将霍去病封冠军侯,一位是从西域返回的张骞封博望侯。苏建虽然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部下全军覆灭,军法无情,贬为庶人。

张骞出使西域使得汉朝了解了帝国西边的情况。漠南之战两年之后,汉武帝发起河西之战。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征匈奴。这就是第一次河西之战。

霍去病率军从陇西郡出发后,越乌戾山,渡黄河,伐遫濮部,速斩遫濮王 ,涉狐奴水,六天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有如摧枯拉朽般将河西诸小王纷纷击溃。接着长途奔袭越过焉支山,在皋兰山(甘肃张掖附近的合黎山附近)与匈奴主力展开决战,阵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之子及其相国、都尉,连休屠部祭天的金人都被汉军缴获,前后斩杀匈奴8960人。浑邪王、休屠王向西败走。



首次河西之战原本只是一次侦察行动,但是霍去病千里奔袭,打成了决战。

夏天,汉军发起了第二次河西之战

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余骑兵出右北平,进击左贤王部。霍去病与公孙敖合领骑兵数万,都从北地出兵,分道进军向西进击。

李广率4千余骑先行出发,北进数百里被匈奴左贤王部4万骑兵围困。李广沉着应战,激战2日,部下死伤过半,匈奴也伤亡惨重。最后迟到的张骞终于率1万骑兵赶到,匈奴见不能取胜,解围北去。

公孙敖出去不久就迷了路,霍去病等不到公孙敖,即独自率部创造了世界历史上至今无人打破的大纵深长途奔袭记录。

霍去病从今宁夏灵武渡过黄河,向北越过贺兰山,涉过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到达居延海(今内蒙古西北额济纳旗一带)。居延海是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古称弱水,即弱水三千的那个弱水)所形成的湖泊,现已干涸。之后,霍去病转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进,经小月氏(未西徙的月氏人,今甘肃酒泉一带),再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弱水上游地区,从浑邪王、休屠王军侧背发起猛攻。



匈奴仓促应战,经过激烈的战斗,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阵斩匈奴各种王以下3万余人,迫降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俘虏5王及5王母、单于阏氏、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汉军仅伤亡3千余人。浑邪王、休屠王率残军逃走。

战后,李广不升不降,张骞、公孙敖贬为庶人。霍去病已是列侯,无法再升,朝中地位仅次于他的舅舅大将军卫青。

不久,单于召浑邪王、休屠王去王庭,二人害怕,决定降汉,汉武帝派霍去病前去受降。途中,匈奴二王发生内讧,浑邪王攻击杀死了休屠王。两军接近时,匈奴发生混乱,一部分开始向西逃走,霍去病立即带兵杀出,当场斩杀8000人,稳定了局面,剩余的三万余人投降。汉武帝把浑邪王封为万户侯,将投降的匈奴部众分散安排到阴山以南放牧。

金日磾



被杀死的休屠王的太子也跟着投降,赐姓金日磾(前134年~前86年),开始负责给汉武帝养马,后成为西汉政治家。

金日磾对汉武帝忠心耿耿,汉武帝对他也很是喜爱,将与皇后卫子夫生的一位公主嫁给他,他也与霍光结为了儿女亲家。汉武帝驾崩前,金日磾与霍光、上官桀、桑弘羊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可惜的是第二年金日磾即去世,没有了他的制约,最后导致霍光擅权。

前120年秋,匈奴单于与左贤王兵分两路,每路数万骑兵,攻入定襄和右北平,烧杀抢掠一番后离去,汉军追之不及。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北伐匈奴,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领的是5万精锐骑兵,为此战主力。原计划霍去病出定襄,寻找单于主力决战,卫青率普通骑兵5万出代郡往东寻找匈奴左贤王。出发前得知消息单于在匈奴的左侧活动,于是紧急变阵,霍去病往东,卫青往西。



出塞后卫青抓到俘虏,得知情报有误,匈奴单于就在漠北而不在东边。此时再变阵已来不及,卫青于是率主力为左路军,李广、赵食其为右路军向漠北夹击

卫青到达约定地点后没有等来李广,却碰到了匈奴单于主力。



双方展开漠北决战,大战一天,单于发觉情况不妙,率几百人先行向西北逃跑。匈奴大乱,汉军猛攻,匈奴军溃败。得知单于逃跑,卫青急派轻骑兵追击200里未能追上单于,焚烧赵信城,凯旋而归。

迷路的赵食其被贬为庶人,李广则羞愤自杀。



东路的霍去病奔袭2000里,大破左贤王。之后一路追击,直追到姑衍山下的匈奴单于庭。



匈奴被打崩溃,三个匈奴王被抓,俘虏各级贵族83人,普通士兵70443人。战后,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姑衍山祭地,彻底瓦解了匈奴的抵抗意志。

6 、乌维单于 前114年 --105年 伊稚斜子

经历了河南之战、右贤王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这数场大战,匈奴实力大损,当初号称控弦三十万,经历次打击,被消灭超过三分之二。

漠北大战后,汉匈之间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休整,未再爆发战争。匈奴回到漠北休养生息,恢复人口。

马踏匈奴



前117年,霍去病英年早逝。大将军卫青之后的战争中被雪藏,前106年,卫青去世。

前114年,遭受卫霍暴打的伊稚斜单于死去,长子乌维继位。

前112年,休养了七年的匈奴蠢蠢欲动,汉匈战争重启。

匈奴与西羌合谋向汉朝发起攻击:匈奴攻入五原郡(今包头附近),杀了太守。西羌十万人出河湟谷地,攻击陇西郡、北地郡。匈奴和西羌通过贺兰山的西面连接,袭扰河西走廊。这一仗在历史上称为枹罕之战,枹罕现位于甘肃省临夏县附近。

汉军并未马上发动反击,只是被动防守。其原因一是乌孙国未接受张骞的劝说东返,汉朝在河西的兵力和百姓较少,二是这一年南越国丞相吕嘉杀了欲举国归顺汉朝的国王赵兴和樛太后,公然反叛。

前111年,汉平南越,西南夷。

前111年,汉武帝派大军与西羌、匈奴开战。李息、徐自为率10万大军西击西羌,羌人向西逃到了海西、盐池一带。赵破奴率万骑出令居,公孙贺率一万五千骑出五原。然而二人出塞后跑了几千里地,却未能碰到匈奴。

此后,汉武帝下令建立了敦煌郡、张掖郡,与原有的武威、酒泉,构成了河西四郡,征发几十万百姓和囚徒,徙民实边,并开始在河西走廊增加驻军,震慑羌人。

前110年,汉武帝亲率18万骑兵,北上朔方郡,出塞转了一圈,然后修书给匈奴单于,威慑匈奴。

前110年,汉平闽越。

前109年,派使者去朝鲜,使者被杀,汉攻灭朝鲜。

前108年,汉武帝命赵破奴率军攻打楼兰(在罗布泊)和姑师(后改名车师,在吐鲁番),将忠于匈奴、频繁骚扰丝绸之路的这两个小国击败,活捉了国王。

7 、乌师庐儿单于 前105年--102年 乌维子

乌维单于死后,他的儿子乌师庐继位,因为年龄小,被汉朝称为儿单于。

随着丝绸之路的打通,汉朝的使者、商队涌向了西域,带回来一个消息——大宛国(今土库曼)的贰师城有宝马。初始,汉武帝派使者带着金马和其他礼物想换取宝马,遭拒绝。使者态度蛮横,被杀。



汉武帝大怒,前104年,派自己现在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率6千骑兵和各地的不法少年几万人远征大宛。然而路途遥远环境艰难,后勤准备不足,几万人还未走到贰师城就死了九成,李广利只得率着剩余的衣衫褴褛之兵退到敦煌。

同一年,匈奴的左大督尉因不满儿单于,暗中联络汉朝,准备刺杀儿单于后投降汉朝。



得知消息后汉武帝命公孙敖在塞外修建受降城以为接应。由于距离过远,又派之前霍去病的副将,浞野侯赵破奴率2万骑兵前往浚稽山接应。

然而,左大都尉的阴谋败露,被单于杀死。赵破奴率兵走了两千余里,没有等到左大都尉,却遇到了匈奴的迎击。汉军边打边撤,匈奴越聚越多。走到距离受降城还有400里的地方,儿单于亲率8万骑兵将汉军包围。倒霉的是,赵破奴在夜间寻水的时候遭遇偷袭被俘,失去了指挥的汉军在第二天全军覆没。

儿单于随后挥军南下攻击受降城,守城汉军拼死抵抗,匈奴撤军。

受降城之战可看出,儿单于非常厉害,很有作为。然而,一年后他突然病死,匈奴失去了中兴的希望。

8、呴犁湖单于 前102年--101年 乌师庐的叔叔

前102年,李广利率6万大军,10万头牛,3万匹马,上万头骆驼,浩浩荡荡杀向西域。此外,增调了18万大军布置在居延海和河西走廊,从居延泽至阴山以北修建城障、列亭,将防线由长城向北推。并征发了全国七种贬谪之人为大军提供后勤支援。

沿途西域小国纷纷表示顺服,拿出粮食供应大军。只有轮台不识时务,被汉军攻破,屠城立威。行至贰师城下时,还剩3万人。

在汉军的围攻下,大宛贵族杀死国王,开门投降。此战汉军最远攻至咸海周边。

大军凯旋回到长安时,仅剩1万名士兵1千匹马。可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远征(5000公里)多么艰难。

汉军远征大宛的同年,匈奴发起了袭击。

单于本部袭击了云中、定襄,右贤王配合本部袭击河西走廊,掳走了数千百姓,然后向北进攻,大肆破坏汉军修建的防御工事。玉门关守将正任文火速来援,击败右贤王,夺回百姓和牛羊。此战即城障之战

9、 且鞮侯单于 前101年--96年 枸犁湖之弟

由于匈奴扣押了汉使苏武,汉武帝决定讨伐匈奴。

漠北之战后,匈奴的势力开始向西迁移。单于本部从肯特山(狼居胥)西迁到杭爱山(燕然山),原来在此的右贤王西迁到了阿尔泰山和天山附近。

前99年5月,汉武帝命李广利率3万骑兵出酒泉向右贤王部发起进攻。汉军初战获胜,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兵,然而在回军时,匈奴主力赶到,将汉军包围。激战数天,汉军死伤甚多,幸亏司马赵充国率万人冲锋,打开了突破口,汉军得以突围,但损失过半。

李陵的任务原来是给李广利运送军粮,但他积极要求出战。汉武帝告诉他已经没有马匹,李陵表示愿意自成一军,带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

汉武帝和李陵两个人都头脑发热,此战略从一开始就错了。汉武帝命平定了南越的首任伏波将军路博德负责接应李陵,路博德上书表达了不同意见,指出此时正是秋天,匈奴马肥兵壮,提出等到来年春天,自己与李陵各自率领酒泉、张掖的骑兵夹击匈奴单于本部。汉武帝不允,下令李陵9月前必须出击。



李陵冲到浚稽山,遭受匈奴单于本部的围攻。汉军且战且走,匈奴左右贤王率部赶来。几年前赵破奴的撤军路线是撤往受降城,李陵认为路线太远且都是平地,决定向南撤往居延海。历史我们都知道,最终功亏一篑,全军覆没,仅400人逃回居延泽,李陵投降。

司马迁为李陵说了话,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估计是汉武帝认为司马迁在讽刺自己的大舅子李广利,司马迁后来在给人的书信中也隐晦的表达出来。

前97年,汉军集结完毕,发兵三路进击匈奴

李广利率6万骑兵、7万步兵为主力出朔方,韩说率3万步骑出五原,公孙敖率1万骑兵3万步兵出雁门。这场战争从规模上堪比当年的漠北之战,但是结果大相径庭。

李广利与匈奴十万骑兵打了十几天,互有伤亡,汉军给养将尽,无奈撤兵。韩说出击未遇到匈奴,无功而返。公孙敖能力不够,往常可以抱着卫青霍去病的大腿混军功,可一旦到自己独领一军,不是迷路就是战败。这一次,公孙敖遇到左贤王,又败了。

这一战的后果是公孙敖战败后辩解,说李陵在给匈奴训练军队,所以自己没打过。汉武帝大怒,杀了李陵全家。

实际上帮匈奴训练军队的叫李绪,字少卿,而李陵的字也恰巧是少卿。就这样,李陵万念俱灰,在匈奴住了下来。

10 、狐鹿姑单于 前96--85年 且鞮侯之子

前90年,匈奴攻打五原、酒泉,两地守军战败,都尉被杀死。同年,汉朝出动十三万大军报复。李广利率7万步骑出五原,商丘成率2万步兵出西河,马通率4万骑兵出酒泉。

中路的商丘成出击后未遇到匈奴,率军回撤,三万匈奴骑兵追来。汉军采取李陵的战法,边打边撤,大量杀伤匈奴而自身损失很小。激战9天,匈奴被迫撤兵。

西路的马通进至天山,匈奴右贤王率2万骑兵迎击,一看汉军人多,转头就跑,汉军追之不及。

作为主力的李广利率兵过受降城,在夫羊句山峡(今蒙古南戈壁行省)与匈奴右大都尉和军师卫律率领的5000骑兵遭遇,杀死几百匈奴。李广利追击至范夫人城,匈奴不接战,继续后撤。李广利继续前进,越过浚稽山,深入千余里,与左贤王部遭遇,大战一场,阵斩匈奴左大将。此时,李广利发现粮草不多,遂开始撤军,单于率5万骑兵包围上来。匈奴越聚越多,汉军无了粮草,经过激战最终全军覆没,李广利投降。

李广利虽然军事才能一般,但也属知兵,可是这次完全就是军事赌博,其原因是汉武帝清算巫蛊之祸,李广利的家人全部下狱。李广利急于立功,遂采取了军事冒险,遭致大败。

汉军的主力大将李广利的投降让狐鹿姑单于大喜,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给予重用。

卫律本是胡人,在汉地长大,与李夫人的兄弟李延年关系要好,被举荐出使匈奴。回程时卫律得知李延年犯事被族灭,不敢回去,就投降了匈奴,被奉为谋主,为单于的首席军师。卫律感到地位受到了威胁,借单于的母亲生病进献谗言,李广利于是被作为祭品献祭。李广利临刑时高呼——吾死后做鬼也要灭了匈奴!

果然,李广利死后不久匈奴就遭遇了连绵数月的暴雪,牲畜牛羊冻死无数。其实,并不是李广利的鬼魂作祟,漠北之地距漠南数千里,这地方的环境比漠南恶劣得多,可说是生命的禁区。

前87年,汉武帝驾崩,幼子汉昭帝继位。得知消息后狐鹿姑单于立即派遣使者与汉朝讲和,汉朝的条件是——先把扣押的苏武等使节送回来。

四、匈奴最后的败亡——四字单于时代

且鞮侯单于死时,担任左贤王的狐鹿姑去往单于庭晚了一步,当时通讯不便,匈奴贵族害怕有变,就先推举了离得较近的他的弟弟左大将接任单于。狐鹿姑到了后,他的弟弟主动让位。

当上单于后,狐鹿姑就把这个弟弟封为左贤王,意思是死后由弟弟接单于位。然而,他的弟弟却先于他死去(是否有阴谋不知道),狐鹿姑于是把自己的儿子封为了左贤王,把自己的侄儿先贤掸封为日逐王,派往西域协助右贤王掌管西域。(注意这一段,为后面埋了伏笔)

11、壶衍鞮单于 前85--68年 狐鹿姑子

狐鹿姑单于死后,按照匈奴单于继承顺序应该是左贤王接位,但是出了插曲:

首先发难的是狐鹿姑的母亲大阏氏(即太后),老太太派人杀死了狐鹿姑的异母弟弟左大都尉。左大都尉的一位哥哥于是率部众离开单于庭闹起了独立。



狐鹿姑死前留下遗命:“我子少,不能治国,立弟右谷蠡王”这一下他的颛渠阏氏(单于正妃,即皇后)不干了,串通卫律篡改了遗诏,改立狐鹿姑的小儿子左谷蠡王接单于位。

为何不立大儿子左贤王?猜测这位不是颛渠阏氏亲生的。

颛渠阏氏这一通操作下来,理论上的继承人左贤王和遗诏任命的继承人右谷蠡王都生了一肚子闷气,于是也带着部众离开王庭闹起了独立。

壶衍鞮单于继位后,此时匈奴的政治生态就有点类似汉初的吕后专政。为了巩固权力转嫁矛盾,匈奴又主动发起了对汉朝的战争。此时的对手表面是汉昭帝,但是权力由大将军霍光把持

前81年,匈奴攻入代郡,多年边境无事的汉朝触不及防,都尉被杀。

前80年,2万匈奴骑兵兵分四路发起进攻。战争结果,匈奴遭受了早有准备的汉军打击,被斩杀9000人,带队的瓯脱王被俘虏。

前79年,匈奴派出9000骑兵驻扎在受降城,一边想往南边打,一边又打算在汉军出击时随时跑路。结果磨蹭了数月,自行撤军。

前78年,单于派右贤王和梨污王带了4千骑兵入侵张掖,被张掖的汉军打得大败,梨污王被射杀,4千人仅几百人跑了回去。

前77年,三千匈奴骑兵入侵五原郡,这次取得了成功,杀了上千边境的百姓。之后数万匈奴骑兵来到汉匈边境,伺机袭扰。但是由于汉武帝时在塞外修建的亭障等军事设施完备,烽火响应迅速,匈奴转悠了半天也未敢进攻。

同年,单于得知消息,乌桓这几年经常欺负匈奴人,甚至派人盗挖了单于的坟墓。大怒之下,匈奴派了2万骑兵去攻打乌桓。

投降的匈奴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汉朝,霍光派出军队。临出发前,霍光把带兵的女婿范明友叫去面授机宜——出去就是打仗,只有杀敌才能有军功,甭管杀谁。

汉军到达时,匈奴与乌桓刚刚打了一仗,双方正在休整准备再战。看到汉军来了,匈奴撤军。乌桓以为汉军是来帮助自己的,毫不防备。范明友一声令下,带着汉军就杀了过去,俘虏三个乌桓王,杀死6千乌桓人。

前74年,汉昭帝驾崩,汉朝陷入政局动荡。壶衍鞮单于本想借机搞事,但是又害怕汉军的强大,遂决定向西迁移,与汉朝重新争夺西域。

西域小国多,较大的国家就是乌孙,争夺西域的关键就是乌孙。

匈奴向乌孙发起进攻,解忧公主派人向汉朝告急,恰逢汉昭帝驾崩。两年后汉朝朝堂稳定,霍光想起了此事,决定派出大军联合乌孙等西域诸国打击匈奴。

前72年,汉军兵出五路:田广明率4万骑兵出西河,范明友率3万骑兵出张掖,韩增率3万骑兵出云中,赵充国率3万骑兵出酒泉,田顺率3万骑兵出五原。另外,派出了苏武原来的副使常惠出使西域,联合西域诸国出兵助战。

战争的结果是,作为主力的汉军打成了辅助。范明友杀了700匈奴,赵充国俘虏了300匈奴人,韩增抓了100多匈奴人。田广明深入1600里地,只遇到19个匈奴人,正打算撤军,有汉朝使者来报,说前方鸡秩山的西边有很多匈奴人,田广明不想再追了,假装没听见就回军了。田顺出击800里,斩杀1900多人,俘获7万多头牛羊,可是回来后发现他谎报战功。田广明、田顺被下狱,二人在狱中自杀。

打辅助的乌孙和西域联军却战果辉煌,大败匈奴的右翼,俘虏了三万九千人,缴获牛羊牲畜70余万头。

前71年,壶衍鞮单于亲率1万骑兵进攻乌孙,乌孙遭受较大损失,一些老弱和牲畜被俘获。但是,匈奴在撤军时又迎来了李广利的魔咒——天降暴雪,活着回到王庭的匈奴兵不到十分之一。

天气刚刚转晴,西边的乌孙、北边的丁零、东边的乌桓,三路人马杀了过来。匈奴又被杀死几万人,被抢走了几万匹马,牛羊牲口损失无数。

魔咒还在继续,一年后再降暴雪,匈奴人口损失十分之三,牲口损失十分之五。为了生存,一些依附匈奴的部落纷纷离去,许多投降了汉朝。趁着匈奴大乱,霍光派出3千骑兵向北出击,俘获数千匈奴。

至此,匈奴再也生不出反抗汉朝之心。

前68年,霍光病死,汉宣帝正式掌权。

12、 虚闾权渠单于 前68--60年 壶衍鞮之弟

按照匈奴的传统,单于继位后,上任单于的妃子得跟着改嫁。但是,虚闾权渠单于并不喜欢前任单于的阏氏

对于自己的女儿不被新任单于宠爱,作为父亲的左大且渠决定搞事情。

当时的匈奴非常虚弱,虚闾权渠单于决定与汉朝和解。为了搞破坏,左大且渠与呼卢蕾王各率1万骑兵南下。还未开打,手下的将军和士兵就一股股的向汉军投降。汉军出击,像撵兔子一样把匈奴赶跑。

左大且渠仗虽然打败了,但是成功破坏了匈奴与汉朝和平的国策。

前67年,车师被西域联军攻破,汉朝派郑吉率军队在车师屯田。

前66年,匈奴也学着组织军队在西域屯田,双方隔着戈壁南北对峙。匈奴多次组织南下妄图夺回车师,均被郑吉击退。

前63年,匈奴鼓动西羌搞事,被老将赵充国平定。

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亲率十几万匈奴军进攻汉朝,可是还在行军路上,匈奴贵族们就马不停蹄地投降汉朝,用情报换来汉朝的赏赐和爵位。汉宣帝派赵充国率4万骑兵迎击,刚要接战,匈奴大军就开始逃跑。

虚闾权渠又气又急,一个月后吐血而亡。

13、握衍朐鞮单于 前60年--58年 乌维后世孙屠耆堂

由于虚闾权渠在位时冷落自己曾经的嫂子、现任颛渠阏氏,于是该阏氏就与右贤王屠耆堂私通。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病死。颛渠阏氏遂与弟左大且渠都隆奇密谋,擅立屠耆堂为握衍朐鞮单于。太子左贤王稽侯珊逃亡。

此前,日逐王失去了本该到手的左贤王,失去了有可能的单于继承者的位置,本就不满,又被派往西域,势力与右贤王的重叠,双方矛盾很深。现在,这个右贤王又靠着情妇上位当上了单于。日逐王一咬牙一跺脚——老子不玩了,投降汉朝。

前59年,校尉郑吉正带着士兵在车师种地,突然接到匈奴使者来报——日逐王准备投降。

郑吉急忙召集了5万西域诸国联军前去受降。一切很顺利,日逐王率本部1.2万人,大小贵族12人,就这么归降了汉朝。日逐王的投降,标志着匈奴在西域完全溃败。

汉宣帝大喜,封郑吉安远侯,设立西域都护府,郑吉成为首位一把手。

14、 呼韩邪单于 前58--31 虚闾权渠子稽侯珊

握衍朐鞮单于得位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单于位,他极力压制匈奴内部,班固记载:他“暴虐杀伐,国中不附。”

前58年,乌桓向匈奴的姑夕王发起了进攻。姑夕王抵挡不住,又怕单于治罪,决定反了——他派人迎来了之前的太子,联合东部的匈奴贵族拥戴虚闾权渠之子左贤王稽侯珊为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集合了东部匈奴四五万大军杀向握衍朐鞮单于,孤家寡人的握衍朐鞮战败自杀,部众归附呼韩邪单于。

至此,匈奴的情势似乎平稳。然而,呼韩邪单于随后出了昏招:

1、他派人从民间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呼屠吾斯,任命为左谷蠡王,帮助自己掌控军队。

2、他下令让右贤王手下的贵族杀了右贤王。

握衍朐鞮单于此前是右贤王,当了单于后立了自己的弟弟为右贤王。这位右贤王心想:哥哥被你杀了也就罢了,你怎么还想要杀我?于是右贤王与左大且渠都隆奇一合计,推举表兄日逐王(日逐王降汉后又新封了一位)薄胥堂为屠耆单于

屠耆单于向呼韩邪单于发起反攻,将其击败,掌控了单于庭。

屠耆单于紧接着也出了昏招,听信谗言将自己最大的支持者右贤王处死,导致原属于右贤王的部众纷纷叛逃。

呼韩邪单于战败后逃往了东部,于是,屠耆单于将右奥鞬王和乌藉都尉派往东部防守,但两人却趁机自立为车犁单于和乌藉单于。

与此同时,统治匈奴西北部的呼揭王也揭竿而起,过了一把单于瘾。

这个时候,北方草原上出现了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于和呼揭单于并立的景象,史称五单于争立。

为了对抗屠耆单于,车犁、乌藉、呼揭三部汇合,乌藉、呼揭放弃单于号,推举地位更高的车犁单于。但是很快被屠耆单于击败,退往西域。不久,屠耆单于在与呼韩邪单于的作战中兵败自杀,都隆奇与屠耆单于的幼子选择向汉朝投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车犁单于随即也选择了向汉朝投降。

似乎匈奴又要统一于呼韩邪单于之下,但是他一回头,发现自己从民间找来的哥哥呼屠吾斯已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这就是历史上南北匈奴的来历。经过两年的战争,呼韩邪单于战败。

甘露二年(前52年),呼韩邪单于率南匈奴降汉。次年,至甘泉宫谒拜汉宣帝。汉朝将其部众安置于光禄塞(今包头西北)下驻牧。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



此前,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都送儿子入汉朝为人质。后来,呼韩邪单于前往觐见汉宣帝,郅支单于认为他不会再回到大漠,就向西收取匈奴右边的地方,扩张自己的势力,攻破了呼偈、坚昆、丁令。

初元四年(前45年),郅支单于派使者进贡,并要求带走入侍的儿子,表示愿意归附朝廷。汉朝派卫司马谷吉护送侍子。但是,到郅支王庭后,郅支单于背信弃义,竟然杀了谷吉等人。

郅支单于自己知道自己惹恼了汉朝,又得知呼韩邪在汉朝扶持下愈发强盛,汉军出动助其北归,于是向西逃到康居国,双方各自把自己的女儿送给了对方。

郅支单于数次借兵攻打乌孙,残杀掠夺人民,抢夺牲畜财产。他认为自己实力强大了,而康居王却对他不够礼貌,于是杀了康居王的女儿,还杀了康居的贵族和百姓数百人。他又派遣使者责求阖苏、大宛诸国每年进贡。

一时间,郅支单于带领的北匈奴似乎在西部崛起。

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和甘延寿出使西域。陈汤召集西域诸国联军与汉朝驻军一起组成四万大军征讨,杀死郅支单于,将北匈奴灭亡。这段事迹就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北匈奴灭亡后,其残部被迫向更西的地方迁徙,逐步离开了汉人的视野。

永光元年(前43年),在汉朝支持下,呼韩邪单于北归,打败郅支单于,恢复对匈奴全境统治。

公元46年左右,草原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上层又争权夺利,到48年时南北第二次分裂。南匈奴亲汉,北匈奴仇汉。



章和元年(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永元初年(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率军在燕然山击败北匈奴,燕然勒功。永元三年(91年),耿夔再次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此后,北匈奴大部分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与东汉仍然发生多次战役。受汉军压力,便再迁于西边的康居国。之后,又西迁至中亚地区和东欧地区。

匈奴劫掠焚毁的阿奎利亚古城遗址



北匈奴虽然离开了汉人的视野,但是他们的西迁却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灭亡。在欧洲,汉军手下的残兵败将们所向无敌,将欧洲一座座名城踏于马蹄之下,成为让西方人至今胆寒的上帝之鞭。

南匈奴归附后对汉朝忠心耿耿,西晋八王之乱后,南匈奴率先起兵。匈奴贵族刘渊以复汉为名即汉王位,国号汉。刘渊的部族称“屠各”,又叫“休屠各”,是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后裔,就是河西之战被霍去病夺了祭天金人的那个休屠王部。

刘渊死后,他的兄弟子侄们攻陷长安、洛阳,俘杀晋怀帝,灭亡了西晋,建立了前赵政权,不久为后赵所灭。南北朝后,匈奴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匈奴最后的王庭——统万城,位于榆林市靖边县城以北约60公里处,处于陕西与内蒙古交界之地。



附1,匈奴分裂前争位期的各单于

屠蓍单于 前58--56争立 握衍从兄薄胥堂
呼揭单于 前57争立 呼揭王
车犁单于 前57--56右奥王
乌籍单于 前57争立 乌籍都尉
闰振单于 前56-54西方争立 屠蓍从弟
致支骨都侯单于 前56-36东方自立 呼韩邪兄
伊利目单于 前49 屠蓍弟

附2,呼韩邪归降后匈奴世系(奉呼韩邪为正朔)

15复株累若鞮单于 前31--20 呼韩邪子雕陶莫皋
16 搜谐若鞮单于 前20--12 复株累弟且糜胥
17 车牙若鞮单于 前12--8 搜谐弟且莫车
18 乌珠留若鞮单于 前8--后13 车牙弟囊知牙斯
19 乌累若鞮单于13--18 乌珠留弟咸
20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18--46 乌累弟舆
21 乌达鞮侯单于 46 呼都子
22 蒲奴单于 46--? 呼都弟
23 醢落尸逐鞮南单于 48--56 乌珠留子比

附3,北匈奴世系(48年分裂后)

1 蒲奴单于 46--?
2 优留单于 ?--87
3 北单于(史失其名号) 88--91 优留异母兄右贤王
4 于除犍单于 91--93 北单于弟
5 逢侯北单于94--118 南单于屯屠何子
此后北匈奴世系不明

附4,南匈奴世系(48年分裂后)

1醢落尸逐鞮南单于 48——56 乌珠留子比。为表示臣服汉朝,自称呼韩邪单于(第二代),他是第一代呼韩邪单于的孙子。
2 丘浮尤鞮单于 56——57 单于比弟莫
3 伊伐于虑鞮单于 57——59 单于莫弟汗
4 醢童尸逐侯鞮单于 59---63年 单于比子适
5 丘除车林鞮单于 63 单于莫子苏
6 湖斜尸逐侯鞮单于 63——85 单于适弟长
7 伊屠于闾鞮单于 85--88 单于汗子宣
8 休兰尸逐侯鞮单于 88--93 单于长弟屯屠何
9 安国单于 93--94 单于宣弟
10 亭独尸逐侯鞮单于 94--98 适子师子
11万氏尸逐侯鞮单于 98--124 单于长子檀
12 乌稽侯尸逐鞮单于 124——128 单于檀弟拔
13 去特若尸逐就单于 128——140 单于拔弟休利
南庭虚位 140——143
车钮单于 140——143 句龙王吾斯等拥立
14 呼兰若尸逐就单于 143——147 守义王兜楼储
15 伊陵尸逐就单于 147——172 居车儿
16 屠特若尸逐就单于 172——178 居车儿子
17 呼征单于 178——179 屠特子
18 羌渠单于 179——188 右贤王
19 持至尸逐就单于 188——195 羌渠子于扶罗
20 呼厨泉单于 195——216 于扶罗之弟

东汉末年南匈奴世系情况失传。

附5、匈奴后裔的一些常见姓氏

义渠 、公孙、 鸟氏、 挛鞮(虚连鞮)、呼延(呼衍、胡掖、呼)、须卜(卜)、兰(乌洛兰)、丘林(乔)、隆 、唯徐、 仆 、范、 赵、 乘 、王、 郝、 高 、滹毒 、昆(浑)、乌、 稠 、复 、伊 、次 、渠(沮渠,且渠、大且渠)、董 、驹、 成 、先、 韩、 当于 、郎、 栗藉、 奧鞬、 尸逐 、贺赖(贺兰、贺)、宇文、 张、 郭、 陈、 綦母、 靳、 都 、马、 李、 冯 、麻、 曹 、赫连(铁弗、铁伐、弗、杜)、费连(费)、破六韩(破落汗 破六汗 潘六奚、步六汗、韩)、万俟 、金、 梁(拔列兰)、刘 、独孤(刘)、路、 毕、 姚、 郁 、黄 、隗、 贺遂(贺悦、忤城、贺术)、伏、 治、 封、 兰 、彭 、盖(盖楼)、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