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作出系统安排,明确了健全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加强政策协同配合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举措。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划体制,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针对规划体系不完善、规划衔接不到位、规划目标和政策工具不协调等影响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充分发挥的突出问题,《决定》从健全规划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优化规划与宏观调控协调联动机制等方面对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健全国家规划体系。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首要任务是构建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使各级各类规划各司其职、规范有序。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国家发展规划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意图,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制定分阶段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其他规划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提供总遵循。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键问题和突出短板,谋划提出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大战略、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政策、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跨区域大项目,增强对其他规划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二是持续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国土空间规划要为国家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对其他规划提出的空间开发保护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要依据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空间结构优化要求,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化开发强度管控和“三区三线”精准落地,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
三是不断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支撑作用。国家级专项规划要聚焦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绿色生态、民生保障等需要集中力量突破的重点领域,对国家发展规划在特定领域明确的目标任务进行延伸细化。国家级区域规划要按照国家发展规划要求,贯彻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打破地区分割、协调解决跨行政区跨流域的重大问题,促进区域战略在区域内深化实施、在区域间联动融合。
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关键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意图和国务院工作部署,按照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加强各级各类规划衔接协调,确保形成规划合力。
一是强化上下贯通。做好其他规划对国家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健全目录清单、编制备案、衔接协调等规划管理制度,依据国家发展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编制、同步实施一批国家级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动态调整国土空间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要做好指标衔接、任务细化、工程项目分解等工作,确保其他规划在主要目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风险防控等方面与国家发展规划协调一致,形成国家发展规划由专项规划在“条”上细化、由区域规划在“块”上深化、由国土空间规划在“地”上保障的上下贯通机制,并做好年度计划对国家发展规划的滚动落实。
二是强化横向协同。加强其他规划相互间的衔接协调,避免交叉重复、矛盾冲突或合成谬误。其中,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在空间安排上,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之间要加强任务设置和项目布局的协调联动,按照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格局优化需要,支持动力源地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和边境地区提升保障能力。相关专项规划之间要加强指标匹配和项目统筹,提高综合效益和整体效能。
优化规划与宏观调控手段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重要保障是将各类政策工具发力方向统一到国家发展规划的部署要求上,实现宏观政策、年度计划和公共资源对国家发展规划的有效支撑和协同保障。
一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发展规划与宏观政策的协调联动。依据规划目标要求和发展形势,合理确定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取向,提升政策科学性和稳定性。健全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把握好各类政策工具的节奏和力度,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发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作用,促进各类政策协同发力,形成放大叠加效应。
二是进一步做好年度计划与国家发展规划的衔接。坚持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相衔接,将国家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指标体系并做好年度间平衡,滚动明确重大任务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年度要求,形成“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的体系化推进和闭环落实机制,确保既定战略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
三是进一步强化公共资源对国家发展规划的支撑保障。坚持公共资源配置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方向,加强财政预算、政府投资、土地供应等对国家发展规划的实施保障。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要积极支持国家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项目和资金走,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和增量资源供给,保障国家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
来源:共产党员网
初审:李佳月
复审:魏兴瑶
终审:孟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