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华社消息,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俄外长拉夫罗夫邀请,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访问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展开,引发全球高度关注。王毅外长抵俄后,在会见普京总统之前,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彰显中国外交智慧与大国担当,令世界为之瞩目。
抵达莫斯科后,王毅外长首先接受“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专访。这一安排看似意外,实则蕴含深意。在专访中,王毅外长就中俄关系、国际热点问题等阐明中方立场主张,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为后续高层会晤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向世界展现中国开放透明、积极沟通的外交姿态。
普京(资料图)
王毅外长在谈及中俄关系时,指出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作为世界大国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肩负特殊责任。在中方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两国不断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历史发展逻辑,具有强大内生动力。这种关系不仅利于双方和睦相处、彼此成就,更对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意义重大。
他总结当前中俄关系具有三大特质:一是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中俄关系历经岁月沉淀,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走向成熟。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作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性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原则,为战略合作筑牢法律根基。二是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上世纪90年代初,两国确定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原则,进入21世纪,合作共赢成为各领域务实合作基本遵循。双方相互照顾合理关切,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共同利益蛋糕持续做大,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也让世界共享红利。三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中俄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和邻国,结盟或对抗均不符合两国及人民根本长远利益。“三不”原则是国际关系史上创举,使中俄关系成为当代新型大国关系典范,更是动荡世界中的重要稳定力量。
普京(资料图)
在全球发展遭遇逆流之际,中俄务实合作却始终破浪前行,保持量稳质升良好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高达244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从苏联援华的156项重点工程到如今贸易规模的飞跃,从俄罗斯农产品走进中国家庭餐桌,到中国汽车行驶在俄罗斯大街小巷,中俄务实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层次持续提升。这一成果得益于两国元首把舵定向,中方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交往,为新时代中俄关系作出顶层设计;基于双方共同发展需求,中俄作为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路人,拥有4300多公里边境线,合作优势互补、潜力巨大;依靠稳定内在动力,中俄合作旨在造福两国人民,完备合作机制保障合作克服外部干扰;源于坚实民意基础,两国人民历史记忆相通、价值追求相近、传统友谊深厚,为合作提供不竭动力。
展望未来,中俄合作目标明确。一是为双边关系夯实物质基础,稳固经贸和能源合作基本盘,挖掘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潜力,打造更多合作增长点;二是为两国共同振兴创造更多机遇,进一步扩大相互开放,分享创新成果,深化产业融合;三是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大动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引领区域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
普京(资料图)
此外,王毅外长在专访中还就乌克兰危机、俄美互动升温等国际热点问题表明中方立场。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谈判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近期,普京总统与特朗普总统多次通话,双方团队积极接触,就解决危机和改善关系达成一定共识,王毅外长对此表示肯定,认为这是迈向和平的积极必要一步。同时,他也指出危机根源复杂,恢复和平任重道远,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危机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对于俄美互动升温,王毅外长表示这有利于推动大国关系格局稳定,给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带来积极预期。但他也提醒,应警惕有人炒作“反向尼克松战略”,这种陈旧冷战思维将国际政治简单交易化,与时代发展潮流背道而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历经考验,稳如泰山,牢不可撼。
王毅外长此次访俄,在会见普京总统前接受媒体专访这一行动,以坦诚态度、清晰立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作为的形象,彰显大国担当,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与尊重。相信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