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一则知乎热帖,心情不免有些压抑。
题主是一名高中生,因为学习压力大,休息时间不足,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不在线。
许多时候,因为状态不佳,时常会从嘴里冒出一些戾气十分重的话。
说出口的那一刻,题主都会被自己吓到,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题主一开始想着,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放假时候或许就好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放假在家,有了充足的时间休息,但依旧不快乐。
不管是看书,刷视频,还是睡觉,题主都感觉不到快乐。
唯一让题主有些触动的,是想去多看看这个世界,见识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
可是碍于客观因素——没钱没时间没胆量,题主越来越害怕,因为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帖子曝光后,题主的内心世界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生活中似乎总有那么些时间,让人怎么也快乐不起来。
但困于其中显然不是我们的本意,如果我们始终深陷在这样的念头之中,那么必然不会快乐。
就如稻盛和夫说过的话: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02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刚入行时听同行朋友讲过一个疗愈故事。
当时,前来咨询朋友的是一位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女性。
咨询中,她坦言自己过去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感觉生活。后来两人离婚了,本以丈夫为中心的生活彻底崩塌了。
她一下子觉得人生没有了指望,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后来,朋友给了她一个建议:三个月内,完成你这辈子一直想做,却没有去做的十件事。
这些事情有的非常简单比如“吃一顿久违的海鲜大餐,因为过去丈夫并不喜欢吃”,有的有点难度比如“体验一次休长假的感觉”。
当女子在践行最后一件事“去香山走一走”时,拥挤的人潮一度让她非常失望,然而当她站上山顶,她却突然顿悟“我终于知道自己想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了”。
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通过一次次实现自己的想法,她的自我从以前破碎的状态,慢慢地重建回来了。
同样的,喜欢去看世界的朋友,也不要碍于没钱没时间而把自己困住。
即使暂时去不了远方,也可以选择附近的地方转转,也会有别样的体验。
因为当你尊重自己的感觉,在合理的范围内按自己的意愿,你就能慢慢活出真正的自我,也就能渐渐感受到快乐了。
03
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曾指出:
“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
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不论是沉溺于过去,还是迷失在未来,都会让我们焦虑不已,难以让自己获得宁静。
只有聚焦当下,你才可能感受到真实地活着。
所以当自己处于悲观的想法之中,或游离于学习生活之外时,提醒自己,将自己的注意力回到当下,回到这个此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里。
林清玄也说过一段话:
“经过了差不多十年,我才发现“灵药并不在远方”,也就是正视每一个眼前的生活历程,努力地活在当下,对这一阶段的人生与情感用心珍惜。
由于对眼前、对当下的珍惜用心,才能不怨恨过去,不怀忧未来。才能在每一个过程当中努力承担,以最大的心意来生活。
在人生的历程,我不着急,我不急着看见每一回的结局,我只要在每一个过程中,慢慢地长大。”
不着急追求结果,只去体验每一分每一秒,你的快乐也会慢慢浮现出来。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