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舜财经
几天前,16岁的天才少年于行健坠楼身亡,关于他的故事,目前没有任何媒体正式刊文报道,那就让我担起这个责任,让他的故事和命运被看见。
“天才少年”名不虚传。
2022年,还在东北育才学校读初三的他,就在信息学奥赛中拿到了辽宁省第三的高分。
2023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他以接近满分的成绩摘得金奖,学校刊登喜报。2024年3月,他以A类选手的身份成功入选辽宁省队。
可见的转折点发生在2025年3月22日,于行健在最后一次参赛却意外失利,排名跌至第十。
坠楼发生在不久之后的4月1日,告别仪式在4月5日完成。
不要以为罗列这些“天才佳绩”就是我要做的事,不,我是要告诉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人,在只有一次的生命面前,所有的成绩——哪怕是像上面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都只是人生的边脚料,生命力与人的命运,才是人生的真正主角。
谨慎推测,于行健应该是死于跳楼,不像是意外的失足坠楼。
目前相对可信的信息证据有两个,一是于行健的同学贾淇中撰写的讣告内容,二是于行健的父亲撰写的纪念信。
讣告内容强调了“因个人压力繁杂等原因···坠楼。”
可见,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于行健承受了很大压力——不论是来自于自我的,或是来自于外界的。
贾淇中写道:“于行健品学兼优,为人温柔、真诚、善良,通过其建立的社交媒体组织,为更多人送去温暖和祝福”。
于行健的爸爸在纪念信中说,“你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别人动笔,你只用眼睛看,你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彰显你的学习能力出类拔萃。”但是他也透露了更早的命运转折点:“还记得,你认真听从爸爸的学习辅导,辅导你学习的那些日子真是爸爸最快乐的日子,但不知你从何时起,你不再需要爸爸的辅导了,爸爸知道,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同时你也埋下了戾气的种子······时而你又成为魔丸,看不起这个世界的一切,肆意挑战这个世界的规则,我行我素····粗鲁地对待爱你的妈妈。”
我不知道,“戾气”指的是什么,但是显然,随着孩子的成长,学业的精进,爸爸应该是没有能力再做那样的辅导了,从能力上讲,这是容易理解的。
与此同时,字里行间也能见出,孩子对于学业产生了厌倦和反抗,那位父亲说:回想近几年,你失去了所有快乐···你不再喜欢学习,不喜欢运动···你每天都在煎熬,多次暗示爸爸妈妈,你很想去找你的世界。
也就是说,于行健其实较早之前就表现出了一些心理问题,如果周围的人们有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储备,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在那个时候就必须介入了。
外界不知道当时其他人有没有这方面的努力,现在天才少年已逝,说这些并没有责怪任何人的意思,而是为了提醒后来人,当你的孩子或亲友表现出想要寻找别的生活的时候,请坚定支持他们开拓新空间,实践新的活法,请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那是生命在发出求救的信号——“过去的那些,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于行健是一个高智商的人,他一眼就能看出许多复杂学科问题的答案,当然也能一眼就看出复杂人生问题的答案,当他想到自己的人生要持续地跟那些他已经不再爱的学业打交道的时候,他按了核按钮。
这是一个无比悲伤的故事。因为我非常清楚,如果给我机会和这个少年玩三天,我会展示给他更多更有意思的活法,如果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有把握让他变成另一个活蹦乱跳的人。
但是现在没有如果。
很多悲剧的发生,在于玩错了“游戏”。
当你看待世界的眼光和理论变了,就会得到一个新世界,哪怕只是眼前最普通的街道和商店,能被你发现一些其他人根本无法察觉的巨大秘密。
拼学业、拼奥赛,它的本质是地位游戏,第一名地位最高,最后一名地位最低,而且全过程是零和博弈,它对人的心智是巨大的消耗。
人类无法完全拒绝地位游戏,但是在参与的时候需要知道,地位游戏只是人生之旅的小插曲,你也可以彻底地关闭地位游戏,拒绝参与,走少有人走的路。
现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孩子从小就不走高考路,那样会轻松很多,但是如果用力过猛,继续内卷,他们还是会在欧美教育体系的地位游戏里面走火入魔。
那么应该玩什么“游戏”?我认为,地位游戏容易引起心理问题,是因为它有排名,如果是单人游戏呢?那就不要排名了,只跟自己比,甚至跟自己也不比,只是做点不一样的事,探索世界的多样性,注重的是体验——而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在单人游戏的模式中,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人。
在“成为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比得过你。
但愿那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
陶舜财经——你的醒脑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