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特朗普又出新招,不过这一次,他的交易逻辑已经不再遮掩——拿能源当人质,用关税做武器,逼迫欧盟就范。据“政治新闻网”4月7日报道,特朗普公开喊话欧盟,称若想从其发动的全球关税战中获得豁免,必须承诺从美国购买3500亿美元的能源。他说得毫不遮掩:“他们必须购买,并承诺购买同等数额的能源。”说白了,就是:不买我的油气,就别想我放过你。
这不是谈判,这是赤裸裸的经济讹诈。特朗普所谓的“贸易逆差”不过是一种刻意简化的政客话术,他不愿承认这背后是全球化分工结构,而偏要将其包装为“被占便宜”,再转化为煽动选民的工具。
面对欧盟提出的“零对零”关税,即互免汽车与工业品关税,按理说是对等、理性、互利的做法。然而特朗普一口否决:“不,这还不够。”原因很简单:美国还想多捞一笔,最好能趁机将欧盟能源命脉彻底锁死在美方出口上。于是,特朗普不再掩饰地提出自己的“交易条件”——不是降低欧盟汽车关税,不是推动市场开放,而是强行推销美国能源产品。
这不是贸易谈判,这是敲诈勒索。特朗普嘴上说要“平衡贸易”,实际上却在用国家机器为特定行业开疆扩土。他要的不是规则平等,而是霸权收益;他要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用威胁关税的方式逼迫盟友变成“定向采购商”。
然而,更讽刺的是,这种做法发生在美国自己对全球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之后。4月2日,美国宣布对全球商品全面加税,点燃了新一轮全球贸易战。而这场火刚刚点燃,特朗普就上演了“条件交换”,乖乖掏钱买美国能源,就能在这场火里少烧一点。这种“我放火,你买灭火器”的套路,毫无公平可言,却被特朗普吹嘘为“谈判艺术”。
而欧盟的回应也开始变得强硬。据悉,欧盟委员会已提议对包括美国产鸡蛋、香肠、钻石和牙线等商品加征25%关税,涉及面之广、报复性之强史无前例。欧盟不仅不打算接受特朗普的“购买换豁免”交易,反而准备在本月中旬启动新一轮对美反击。这种回击不是冲动,而是对特朗普式勒索的清醒应对——你若强买强卖,我们就对等还击。
事实很清楚,特朗普要的从来不是合作。他发动贸易战的本质是利用美国市场规模强行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把别国逼进单边协议的笼子里,让对方成为美国产业的被动接盘者。他的逻辑是,只要美国能“出口得更多”,别人的发展模式、资源结构、战略自主都可以牺牲。
而这一次,他把能源拿出来当交换品,是极其危险的一步。能源是欧盟最敏感的战略依赖领域,也是其主权政策的底线。特朗普要求欧盟“每年进口3500亿美元美国能源”的提议,不仅不合理,甚至根本不可行。这相当于让欧盟抛弃多元能源来源体系,终结能源安全自主,只为换取特朗普一个不可预期的“税率宽恕”。
这一强迫性采购背后,还藏着更深的政治意图,通过能源控制对欧洲施加战略依赖。这是一种“隐形北约化”,不是以军事条约维系联盟,而是以能源供应制约政治服从。一旦欧盟让步,不仅经济受限,政治空间也将被极度压缩,变成美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中的“顺从买家”。
更何况,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自己也说了:这些关税“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就是说,即便你买了,他也可能不撤;即便你配合,他也可能再变卦。整个谈判就像被绑上桌子的一场赌局,而筹码全在特朗普手里。这种高度不确定性,是国际经济秩序的最大。
毒瘤
当全球都在寻找新的多边主义之路时,特朗普却一次次把美欧、中美、美墨关系推向“零和思维”的深渊。他不是要重新谈判规则,而是要彻底掌控规则。他不是在挽救美国经济,而是在绑架全球经济,用国家意志取代市场逻辑。
欧盟要如何回应尚待观察,但这场特朗普发动的“能源换免税”交易,已经暴露了他所谓“交易总统”的真正底牌:只要你是买家,那你就必须无条件听命,否则关税就是你逃不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