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刻板印象,用自己的经验系统来判断时间,以至于感觉工作和生活都在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什么意思。倘若换一种眼光,就是换一种活法。
有人整天上班,觉得工作没什么意思,倘若在上班的过程中听一听音乐,可以和同事聊天,就感觉上班的途中很美好,路程也不是那么长了。整天在工作岗位上觉得没什么意思,甚至产生了审美疲劳,倘若装扮一下工作岗位,种点花,弄得很温馨,就会有了一些良好的情绪,感觉工作也带劲了。其实工作还是那样的工作,只不过人的心情变了。倘若整天生活没什么味道,和老婆在一起早已经厌倦了,就不妨到外面去转一转,和朋友在一起聊天,喝茶,喝酒。还可以领着老婆去旅游,去购物,去不同的环境适应一下,就会感觉生活不一样了,完全换了一种眼光,感觉生活很新鲜,甚至找到了初恋的感觉。人不能总是用固有的眼光看待工作和生活,也不能总是抱有成见,不然就会形成刻板印象,甚至完全生活在自己认识的主观世界中,不能自拔。人的判断总是不可靠的,因为每个人认识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产生的感触也是不同的,并不能互相代替。越是这样,越可以证明每个人都带有偏见,似乎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倘若人们能够经常互动交流,就可以打破一些偏见,变得心胸开阔,待人接物比较成熟,而不会固步自封。
有年轻人挣钱多,总是喜欢月月花光。他们花钱大多是吃喝玩乐,买衣服,买电子产品,而不会存钱。时间长了,他们就觉得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新鲜感,即便不断寻找异性,甚至和异性同居,也觉得没有太大的意思。直到他们岁数大了,才知道存钱,知道结婚生子,而不是做一个浪子。他们大多被资本洗脑,以为消费是痛快的,以为自己挣了钱就可以随意花掉,完全靠自己支配,没必要看别人指手画脚。那么他们除了挣钱就是花钱,而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匆匆过客,体验是自己的,别的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倘若换一种眼光来生活,就会感觉生活不一样,世界也不一样,而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态度也会发生很大的转变。有老年人死了,老伴儿觉得很痛苦,整天沉浸在悲伤之中。几个老朋友给他介绍老伴,让他从痛苦中走出来。他找了新老伴,觉得很高兴,生活焕然一新,原来世界并不是他想的那样。他原来的老伴陪伴他走过一段人生的旅程,先他而去,他却并不能随她而去,找了新老伴之后感觉春天又来了。
人总是要活下去的,活着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生最根本的意义。当代人总是嘲笑古代农民,认为古代农民把活着当成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因为古代农民长期忍受奴役和剥削,挣扎在贫困线上,有时候竟然吃不上饭,要逃荒要饭。当代人似乎比古代人要好很多,但仍然受到权力的限制,受到资本的奴役和剥削,并不自由。很多在城市工作的人感觉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快,弄得人团团转,一刻也不得休息,即便睡觉的时候也要定好闹钟,以免睡过了头。城市虽然各种服务比较发达,但很容易花钱。人们挣了钱之后要花掉很多,即便休息的时候也要琢磨着出去旅游,换一种眼光来看待世界。资本已经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给人们提供了很多商品和服务,要满足人们的欲望,最终要从人们手中赚钱,却并不会明说。人们似乎承认了这种社会运作模式,知道挣钱才可以谋生,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却往往忽略了挣钱过程中的痛苦,忽略了长期工作和生活形成的刻板印象,也忽略了自身心灵的成长。
人很容易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刻板印象,也会对自己产生刻板印象,而且认为这种印象是真实的,变化不大,甚至会成为人经验的一部分。越是这样认为,人们就越是觉得世界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太多惊奇和意外,即便去看一场电影,也仍然觉得电影的内容大同小异,除了刺激人的因素,就是粗制滥造的情节,最终要把钱从人们的口袋里掏走,却还要人们欢呼雀跃。倘若人们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看一场电影就有可能感觉很快乐,放下很多的执念,放下很多的成见,像孩子一样来看待世界,似乎会发现很大的不同,也感觉要重新活一回。在看待世界方面,不妨变换一下眼光,就像等待一个人,等来等去感觉很无聊。倘若这个时候能够玩一会儿手机,或者看一些自己喜欢看的内容,吃点自己喜欢吃的美食,就感觉是在享受,而不是在等待了。
人就是这么浅薄,注意力出现转移之后就会有了新的感触,产生新的思想。就像游览某些公园一样,移步换景,脚下动了,空间就变了,时间变了,景色也变了,其实景色还是那样的景色,只不过人变换了不同的角度来看而已,才会感觉新鲜和美好。人生也是如此,人遇到很多人和事,不妨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就会感觉很新鲜,感触也很丰富,仿佛重活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