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坐落着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恩和,这里生活着汉族、蒙古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10多个民族,但当地百分之八十的居民均为俄罗斯族,它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的边境线上,在民风朴素安静祥和的民族乡里,偶尔也有一点嘈杂的声音。
“队长,我有个困难想要你们帮忙解决一下。”3月23日,家住恩和俄罗斯民族乡向阳屯的五旬老人白某林找到生产队,因在与他人签订劳动合同后,没有准确标注其工作时间,而与雇主产生纠纷,希望能帮忙进行调解。
由于缺乏对相关操作流程和法律关系的知识,这让生产队领导犯了难。
在获悉该消息后,民警依托“右岸•新枫”新时代枫桥联创实践站的法律咨询功能,联合实践站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和生产队工作人员答疑解惑。
民警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生产队工作人员从情理法三方面入手,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的方式进行劝说,最终在大家的见证下,老人如愿重新签订了合同,纠纷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同时,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年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为让边境群众和游客能享受便利的法律服务,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深入辖区开展走访调研,了解群众所需所想,主动向驻地党委、政府汇报,并积极与政法委、法院、司法局以及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部门与企业进行沟通,研究成立“右岸·新枫”新时代枫桥联创实践站。
拿着新合同,白某林感叹道:“以前碰上法律问题,真不知道该找谁,有了“右岸•新枫”新时代枫桥联创实践站,我们维权更有底气!”
“过去化解矛盾,各部门往往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力量比较分散、合力不足。”恩和边境派出所所长高宪场说道。
并且实践站工作人员通过每周深入社区、村屯走访,排查潜在矛盾纠纷隐患,一旦发现矛盾纠纷苗头,立即介入调解。1月24日,在走访中得知两家商户因摊位占地可能发生冲突,实践站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联系市场管理部门明确摊位界限,及时预防了矛盾发生,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针对常见矛盾纠纷进行案例剖析,让群众知道遇到问题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戈拉湾社区群众王某军和孟某华因房屋排水和围墙问题起纠纷,双方剑拔弩张,社区工作人员陈战南说:“当时两人见面就吵,甚至要大打出手。”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组织实践站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勘查,依据建筑规范和邻里关系原则,摆事实讲道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识,共用一面围墙,握手言和。
截至目前,“右岸•新枫”新时代枫桥联创实践站成功调解辖区纠纷以及由纠纷引发的侮辱类、打架斗殴类等警情40起,调解成功率高达100%,对于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发挥了重要作用。
“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今年将在全辖区推广建设‘右岸•新枫’新时代枫桥联创实践站,为大队辖区所有人民群众提供免费便捷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找‘法’。”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长刘永红说道。(完)
来源:中新网内蒙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