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众号又改版了,好多粉丝反馈收不到励职派的文章了,为了及时接收到文章,大家可以【星标 ⭐️ 】,关注我们不迷路。
大家好,我是拂苏。
近日,海南昌江街头惊现了一位神秘少女。
她穿着粉色的外套和短裤,背着粉色的书包。
手举一把粉色爱心雨伞,坐在人来人往的街头。
由于带着口罩,路人只能透过伞的缝隙,依稀窥见她留着一头短发。
然而任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位粉嫩装扮的少女,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她面前摆放着一张硬纸板,上面白纸黑字写道:
“太饿了,急求好心人,帮份饭钱,谢谢!”
青春靓丽的少女,走投无路当街乞讨,瞬间唤起了围观者的怜悯之心。
有一位路人热情邀地请她去店里吃饭,可她怎么都不愿意去。
只是不停地用沙哑的声音说,我不要去吃饭,我要钱。
正是这番举反常的举动,让路人觉察到了不对劲。
于是趁其不备,一把掀开了雨伞。
这一看,可把人吓了一跳。
这哪里是少女,分明就是一个大妈!
再联想到大妈一身粉红色装扮,路人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气愤之下,他大声斥责大妈伪装成少女骗人。
听闻此言,大妈恼羞成怒,当街耍起了无赖:
“你瞎了,你就是个流氓,你不要动我的伞……”
看着气焰嚣张的大妈,路人威胁说要报警。
谁知大妈不仅不害怕,还撂下狠话:
“报警,你有啥资格报警啊,你报啊,你以为我怕你啊!”
好家伙,这年头骗人也能这么理直气壮了。
事件的最后,路人不愿过多纠缠,转身离去。
其他围观者见状也纷纷散去,徒留大妈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路人的无奈,骗子的嚣张,围观者的淡定,构成一幅充满讽刺意味的画面。
无声地控诉着,社会信任的逐渐流失。
当皱纹被粉饰成稚嫩,当苦难被异化为表演,这场看似荒诞的闹剧,实际早已泛滥成灾。
2022年10月,四川闹市区街头。
一位穿着校服的女人,背着一个大型的背包坐在街头。
长长的黑发遮住了脸颊,再加上口罩的修饰及夜色的掩映,乍一看,以为是落难少女。
可细细观察,发现她脸上有很多皱纹。
原来,这又是一起大妈假扮少女乞讨的骗局。
有路人看不过去,试图和大妈讲道理,劝她找个正经工作。
可还没有说几句,就被大妈回怼:
“我骗人关你什么事?我又没让你给钱!”
直到此时,路人还不相信大妈品性恶劣,认为她有难言之隐。
于是旁敲侧击询问大妈,是否被人控制了?
结果大妈来了一句:“被谁控制,就是被你控制的!”
看着大妈这副恶狠狠的模样,路人自觉多说无益,转身就离开了。
纵观以上两个案例,你会发现此类骗术的逻辑很简单——
制作一个虚假人设、编造饥饿或失学故事、拒绝实物援助、对揭露者采取语言攻击。
既然骗术很容易被识破,那为什么总有人上当受骗?那些被欺骗的路人,为什么最后都不愿意深究呢?
那是因为,当“骗子”与“乞讨”这两个关键词联系到一起,很容易让人在道德判断与同理心之间摇摆不定。
因此社会舆论对其始终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度:
有些人明确反对这类消费善意的骗局。
有些人则认为,大妈行乞或因走投无路,社会应给予更多包容: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当街乞讨呢?”
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这类骗局本身就具有复杂性。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大街上,经常看到乞讨者述说自己的悲惨生活,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你很容易被感动,也愿意尽微薄之力。
但一想到现在骗子横行,那些悲惨身世很可能是他们编造的谎言,一腔热血瞬间就冷却了:
“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他骗我怎么办?”
在反复纠结犹豫中,你选择默默走开。
事后回想起来,仍心怀不安,万一他们真的需要帮助呢?
这种矛盾心态其实颇具代表性:
人们既不愿因少数骗子放弃助人初心,又难以承受屡屡受骗的情感代价。
为了“自保”,很多人都会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不论是骗子,还是好人,统统一概不问、不理。
这种办法没错,只是可惜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他们没做错什么,却要陷入求助无门的尴尬困境。
如果任由这种现象蔓延,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冷漠。
所以,我们想改变这样的现状,该如何做呢?
有位网友的做法值得借鉴,他说:
之前在路上遇到一个行乞的大爷,他一直问我要钱买饭。
我说没带现金,要不要让警察帮忙?
结果他骂了我一句就走了。
仔细想想,好像是这样。
真正遇到难处的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找警察帮忙。
我相信警察叔叔,也会很热心地帮助他们。
假如他愿意,则证明他真的遇到了困难,反之,则内心有鬼。
我还想说的是,假如你一不小心被骗,无需懊恼,也不要因此改变了善良的初衷。
因为善良是一种选择。
行善的目的不是为了回报,而是无愧于心。
你行你的善,他造他的孽,冥冥中自有天定。
那些消费大众善心的人,终有一天会反噬自身。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拂苏,一个时而清醒、时而纠结的文艺女青年。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励职派”(I D:tmp_356139977),转载请联系公众号。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