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实录



朱氏内科非遗传承人 司徒夏昊摄

“朱医生,为什么每年到这个时候我手上的湿疹都要发作?真的很奇怪,过了这个时间点就自然好了。你说说这是为什么?”病人问。

“朱医生,不得了了,我的鼻炎又开始了,每年都很准,一过春节就要发作,现在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实在是很难受。”病人问。

我们中医在门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坐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挺稳定的病情却在春季出现了突然的转变。这是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复苏的不单单是百草与百兽,同时也有疾病。

我们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背诵一篇课文,似乎永远在固定的那几个点会卡壳,每次到固定的语句都会出现不甚流利的情况。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加倍的努力和练习才能克服。而人的身体健康的轨迹也会有固定的位置出现不顺畅,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我们中医的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因某种原因造成健康的轨迹上的问题,每当春季这个时间点来临的时候问题就会被暴露出来。

为何每年都发作?


《伤寒论》中有这么一句话“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意思是如果感受到寒邪马上发病的,这种情况就叫伤寒(被寒邪所伤)。如果感受到寒邪并不是立即发病,寒毒会隐藏在肌肤里,到春天发病为温病,到夏天发病为暑病。

这个中医理论非常有实际指导意义,我们一直说中医治未病,而什么是未病?很难有人说得清楚,我这里浅浅地谈一下我的看法。如果你告诉一个人你未来会患病要他早点治疗,那一般的结果大概率是那个人嗤之以鼻,心中不爽感到晦气。这种情况最为典型的就是《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就算扁鹊把疾病的规律说的再清楚不过,但当事人是不会当回事的。

然后我们回到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如果我们以伤寒论的理论来看待现代人的问题你就会发现,寒邪无处不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春节期间大家聚餐,大家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餐桌前,就着冰镇饮料,冰啤酒大快朵颐,老年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喝冰镇饮料的,因为脾胃会受不了,而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就不会管那么多了。有些年轻人喝完随即发病胃痛腹泻跑医院来就诊,而大部分年轻人并不会当场发病,而是等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才会触发。

我门诊经常会遇到明明才二十岁出头的大好年华的少年却是一张病殃殃的容颜,脾胃也不好。问问病人最近有什么不良的健康行为,她却说最近非常注意生活细节,冰的、辣的、刺激的都不吃的,似乎这个病的原因无法被找到,但其实它被埋在了过往的岁月里。可能是几个月前,可能是几年前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发病,而今时今日因为工作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加把这个宿疾给诱发出来了。

春季与宿疾


春天万物复苏,同时身体里的疾病也会复苏。现在的女孩子为了漂亮通常会穿的比较少,更有甚者为了自媒体效果在冰天雪地里穿着动漫COSPLAY的纤薄服装拍视频,这种情况当时如果不生病,那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哪一天因为某种原因发病。

所以春天那些固定会发作的疾病,不是因为春天到了才发病,而是因为身体本身就有宿疾,只是到了春天被再次诱发出来了而已。就拿每到春天就会发作的湿疹和荨麻疹来说,按照隋代《诸病源候论》的记载这是因为寒湿之邪堆积在皮肤里遇到热就容易发作,春天就是整个大自然气候都转热成为了疾病的诱发因素,而寒湿之邪是病人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阻止病人大量吃反季节水果,冰的饮料,凉水的原因。因为生冷的食物身体无法完全转化掉的话就会蓄积在身体里,日久之后就会转化为疾病。

虽然我们现在的健康讯息很发达,但大部分都是依照西方的医学观点来指导大家的,其中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有一部分涉及到治未病的方面西方医学就相对薄弱些,因为中西方对大自然与人体的哲学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对于疾病的认识就各有侧重点。换一句简单的话来说,不是每次到了春天才会发作固定的疾病,而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因素造成身体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会在春天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暴露出来。

《医说就懂的中医智慧》

《我想问中医——100个实用中医小知识》

朱氏内科非遗传人又来总结啦!


我来总结一下,如果你每年到春天都会有固定的疾病发作,那大概率是你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疾病发作时及时治疗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解除病因,因为目前是到春天才发作,假以时日多年之后就算不是春天,疾病也会发作,到这个时候再来治疗难度就成倍地增加了。因此如果你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在日常的生活里就需要尽量避免生冷的饮食习惯,衣着上注意保暖,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地跟着疾病后面跑。


发现“分享”“赞”了吗,觉得有用就点一下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