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秋,时任长春市委书记的朱光接到新的任命,出任广州副市长,协助叶剑英处理广州事务。

朱光立即动身出发,先到北京汇报工作,再南下广州。这天,朱光出现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想要跟毛主席拜别。

朱光进门的时候,赶上毛主席和朱德在研究开国大典的事情。朱光和朱老总是老熟人了,抗战时期,他曾给朱老总当秘书。时隔多年后重逢,朱光热情地跟朱老总打招呼。

朱光的举动被毛主席看在眼里,毛主席笑了笑,打趣说:“你来北京只看朱老总不看我,不怕我把你忘了?”

那么,朱光有何传奇经历,与毛主席又有何交集呢?

朱光原名朱光琛,1906年出生在广西博白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朱光身世不简单,按族谱记载,他是宋代大家朱熹的后人。不过几百年过去,朱光一家早已破落,做小生意勉强糊口饭吃。

朱光的童年非常坎坷,他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小小年纪便成了孤儿。好在命运没有过多刁难他,赋予他天生的聪明与才能。他在博白初中读书时,学习成绩突出,尤以绘画见长。学校悬挂的列宁素描像,就出自朱光之手。

1926年,朱光考入广西省立第二中学,开始了高中学业。当时该校校长是朱锡昂,是广西的革命先驱,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

第一次见朱光的时候,朱锡昂就对这个看上去穷困潦倒,却一身浩然正气的小伙产生了浓厚兴趣。朱锡昂问朱光:“你家穷得揭不开锅,为什么不留在老家种田?”

朱光坚定地回答:“家乡的穷苦人太多了,我打算学成后回去,改变他们的命运。”

朱锡昂听后点点头,决定下功夫培养朱光。1927年,朱光考入广州国民大学,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学生运动。广州起义爆发时,他带领十几名学生冲进警察局,缴获大批枪支弹药。他还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设计了起义军佩戴的红领巾。

起义失败后,朱光辗转广西、香港等地,后来在组织安排下前往上海,在艺术剧社做地下工作。1932年的淞沪抗战,朱光发动群众为十九路军运送补给,经历了战火的考验。

1932年秋,朱光调鄂豫皖苏区工作,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负责宣传工作。

朱光与徐向前等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关系要好,可偏偏与张国焘势同水火。倒不是朱光对张国焘个人有什么意见,完全是因为他反对张国焘的政治主张。

朱光到鄂豫皖不久,正好赶上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张国焘身为四方面军一把手,不顾将士们反对,要求放弃农村转战大城市。

性格耿直的朱光当即表示反对,苦口婆心地劝说:“张书记,大城市有敌人重兵把守,我军如果硬拼,将会遭重大损失!”

张国焘完全听不进去,威胁朱光:“再敢多说一句,小心军法从事!”

结果红军在反“围剿”期间连续遭遇失利,朱光痛心不已。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朱光再度发声,直言:“如果我们继续西进,脱离根据地,后果不堪设想,请各位首长三思!”

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独断专行,即便总指挥徐向前也要听他号令。朱光此话一出,众人纷纷为他捏了把汗,担心他遭到张国焘的报复。

果不其然,张国焘虽然没有当场发作,但会后紧急编织朱光的罪名,给他扣上了“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朱光被开除党籍,而且被关押起来。

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后,朱光的行动受到极大限制。但他在有限的时间里继续领导宣传工作,四川通江红云岩的峭壁上,那幅“赤化四川”的超大标语,就出自朱光之手。

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路。朱光是“戴罪之身”,戴着镣铐走完了长征。直到陕北会师后,在毛主席的过问下,朱光才得以恢复党籍。

抗战全面打响后,朱光奔赴太行山前线,给朱德当秘书。此后朱老总返回延安,朱光也一起随行,担任宣传部长。



抗战结束后,延安组织干部团到东北开辟根据地,朱光是第一批文职干部。他不仅善于宣传,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到东北不久便率部消灭当地土匪,率部进驻齐齐哈尔。

长春解放后,朱光得到重用,出任长春市委书记。1949年秋,长春局势稳定下来,朱光又接到新的调令,出任广州副市长。

去广州前,朱光先去了一趟北京,向中央汇报长春的工作成果。那天他出现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发现毛主席和朱老总在讨论工作,知趣地退了出来。毛主席抬头看到他,打招呼说:“既然来了,就进来嘛。”

朱光进来后,郑重地向毛主席、朱老总敬礼。他和朱老总是老相识了,多年不见,朱老总很想他,热情地招呼他坐下。

朱光刚落座,毛主席就盯着他,故意问道:“来者何人?”

“我,朱光也!”朱光胆子很大,随口回了一句。

“哪个朱光?”毛主席微笑着,继续追问着。

朱光知道毛主席在和自己开玩笑,也笑了起来,说:“我,朱光呀,戴着镣铐走长征那个朱光。”

毛主席没打算放过他,又问:“你既然来看朱老总,为什么不看我,不怕我把你忘了?”

朱光连忙说,他还没给毛主席表演话剧《奥赛罗》呢,主席一定不会忘记他。

说起来,朱光与毛主席交情匪浅,毛主席也早已见识过他的直率了。

延安时期,朱光是著名的大才子。美国女作家威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中评价说:红军有两大才子,一个是廖承志,另一个是朱光。

朱光爱书如命,甚至敢抢毛主席的书。一次,一名青年作家送给毛主席四本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著。朱光看到后立马抢过两本,作势要“逃走”。毛主席愣了一下,连忙拦住他,问:“这是客人送我的礼物,你怎么随便拿走呢?”

朱光一点不客气,笑呵呵地说:“主席,见面分一半嘛。再说了,我学话剧出身,理应分我几本嘛。”

毛主席没有计较,将《奥赛罗》《李尔王》送给了朱光。不过毛主席也有要求,朱光必须演好这两部话剧,请自己看。

这次到中南海,朱光除了汇报工作,还想借走毛主席珍藏的莎士比亚另外两本名著。毛主席看穿他的心思,说:“朱光,你这次又想抢走我哪本书啊?”

“哪敢,哪敢。”朱光嘴里应付着,眼睛却瞟向菊香书屋的书架。毛主席哈哈大笑,也乐于成人之美,大方将《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送给了他。

1949年9月,广州解放,朱光带领200名干部南下,接管广州。

朱光善于做宣传工作,担任广州副市长期间,他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下令凡是向解放军投诚的国军,一律获得优待。一开始国军将士还不相信,以为是糊弄人的。但他们很快发现,他们得到了很好照顾,那些在战斗中负伤的士兵,还被送到医院救治。

朱光还致力于广州的重建工作。广州解放前,著名的海珠大桥被国民党炸毁,海珠区、越秀区的百姓出行成了问题。为了重建这座大桥,朱光亲自找到叶剑英元帅,申请出动军队修缮。短短两个月时间,一座全新的大桥便拔地而起,造福珠江两岸人民。

1954年,朱光因为政绩突出,被提拔为广州市长。

1958年,毛主席到广州视察工作,朱光亲自到火车站迎接。老友相见,毛主席一把握住朱光布满老茧的手,肯定他的工作:“朱光,你工作做得很好,我代表广州人民感谢你。”



1965年,朱光调任安徽副省长。遗憾的是他没能躲过特殊时期的冲击,于1969年逝世在合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