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茶飘香,又是一年采茶忙。清明后、谷雨前,气温逐渐回升,钟陵镇迎来春茶开采的最佳时节。茶企及时组织茶农抢抓农时采收今年的首茬春茶,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上市。


4月7日,钟陵镇二塘大湖咀古叶仙青山茶茶园举行大型春茶开采活动。茶园内,锣鼓喧天、唢呐齐鸣,省级非遗文化项目“泼蛇灯”踩着欢快的锣鼓点子,腾挪跳跃,舞动着茶农内心丰收的喜悦。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茶山上满目青翠,一簇簇整齐的茶树碧绿透黄,叶嫩芽细,在春日的阳光下映现出勃勃生机,空气中满是茶香。两百多名采茶工头戴草帽,身挂茶篮,手指在茶树间翻飞舞动,娴熟地采摘一枚枚鲜嫩的谷雨前茶。

“俗话说,品得春茶一口鲜,胜过人间四月天。这里说的春茶就是指春季采摘的新茶,如明前茶或雨前茶。春茶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明前三日至谷雨后两日约二十天时间,这时候因茶树积累了一冬的养分,茶叶嫩芽富含氨基酸,口感鲜爽,香气清雅。”江西古叶仙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振球介绍。


钟陵镇二塘素有“六百年一杯茶”之雅称,所产青山茶始于唐代,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文物、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据了解,钟陵镇水网交错,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且富硒含量高,为茶树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


二塘青山茶出产于潭津以东200米外的蓑衣洲青山岭上(青山墩),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从有关记载和茶丛分布研究中发现,目前近千亩的古叶仙茶园的茶丛中,现存一百年至四百年的古茶树约有2800棵,其中800棵老茶丛被公布为进贤县第五批文物保护茶丛。

鉴于现存的古茶丛数量日益减少,为保护现有古茶丛、传承和发展茶文化,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培育“茶经济”,钟陵镇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对现存青山茶园进行升级改造,扩大茶树种植面积,推动实现茶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2018年,2018年,乡贤胡振球反哺家乡,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江西古叶仙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以“古叶仙”作为青山茶叶品牌,扛起了二塘茶业振兴重任。


经过数年发展,目前钟陵镇二塘青山茶种植面积已达千亩,不仅古茶丛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还进一步扩大了二塘茶文化的影响力,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助跑助力。

“有了茶园,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平常除草剪枝,收入还可以。采茶则论斤计算报酬,有时候一天也有200多元的收入。”在采茶现场,茶农吴娥娇打心底高兴地说,自茶园建立以来,她就在这里务工,不仅收入可观,还能方便照顾家里老小,省得外出打工。据了解,茶园每年可以带动300余人次就业,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便利,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采茶现场,不时有采茶工捧着茶篮来到箩筐前,将一篮篮新采摘的茶叶倒进箩筐。新采下的茶叶清新如洗,金黄透亮,散发着缕缕清香。

“采摘的鲜叶基本为一芽一叶、一芽两叶,需经过七道工序,炒制后带细丝状。二塘古叶仙茶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泡出来的茶,口感极佳,从入口至回甘,味道一致,均保留原有的清香和清甜。”胡振球说,“现在,古叶仙茶远近闻名,虽然有千亩的种植面积,但因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新上市的春茶基本上还是一‘茶’难求。”

进贤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jx5622461@163.com

来 源:钟陵镇 徐晓斌/图片 杨凤兰

编辑:熊一鸣

初审:杨春华

复审:万朝晖

终审:周勇


请下方点一个“在看”

生活愉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