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4月8日夜,也门港口城市荷台达又一次陷入火光与哭声中。根据胡塞武装控制下的卫生部门发布的声明,美军当晚对荷台达发动空袭,造成至少4人死亡、13人受伤,袭击目标是一处居民区。与此同时,也门多地遭到连环轰炸,萨那、马里卜、阿姆兰等地电信与基础设施同样中弹,美军尚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
从3月15日开始,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展开所谓“精确打击”,名义上是回应胡塞对红海航运与美军舰只的攻击。但这一轮“精准”行动,不断将导弹与炸弹倾泻在平民头顶,不断用军火替代外交,把又一个阿拉伯国家重新打回废墟。这不是反恐,这是熟悉的美式逻辑再次重演:谁不听话,谁就遭空袭;谁威胁霸权,谁就得付出代价。
其实,也门不是第一次被轰炸,也不是唯一的受害者。从伊拉克到阿富汗,从利比亚到叙利亚,美国习惯用空袭主导“秩序”,习惯在联合国安理会之外动武,习惯用“国家安全”掩盖其赤裸裸的地缘投射。这场对胡塞的打击,本质上不是打击恐怖主义,而是维护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布局,维护红海的航运霸道,维护“只有美国能动武,其他人动一下都是挑衅”的国际丛林法则。
胡塞武装固然不是无辜者,他们曾袭击民船、导弹挑衅、政治诉求激进。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成为美军随意越境打击、轰炸居民区的正当理由。国际法从未授予任何国家“自封执法者”的权利,更没有赋予美国随意干预他国内政、屠杀平民的豁免权。每一枚导弹落下的背后,都是一张破碎的家庭照片,一具被抬出废墟的孩子遗体。你可以给炸弹起一个“精准打击”的好听名字,但那改变不了它命中的,是一间卧室、一片厨房、一处清真寺。
然而,最讽刺的是,在对外高举“人权”“自由”的口号同时,美国却一次次对中东平民的生死表现出惊人的冷漠与漠视。一边是新闻发布会上的外交辞令,一边是深夜爆炸中撕心裂肺的呼喊——这就是“民主国家”输出的秩序?这就是“自由世界”的价值观?说到底,美国需要的不是和平,而是一种它能掌控的混乱,一种它能主导的战争——哪怕代价是成千上万的无辜者流离失所。
当美国在乌克兰泥足深陷、中东影响力边缘化之际,它急于寻找新的打击对象、急于向盟友展示其“军事主导权”仍在。胡塞不过是这一战略焦虑的替罪羊,是新一轮冷战意识下的“靶场选项”。而也门人民,在这一切游戏中,没有选择、没有声音,只有被迫承受。
荷台达的爆炸只是中东悲剧的缩影。这座港口城市本是也门通往外界的生命线,却在多年内战与外部干预中数次遭围困、断水断电,如今更成为无人机和导弹交错的战场。一个文明的社会,正在美式“自由秩序”下,被一锤一锤砸向废墟。
也门需要的是停火,而不是战火;需要的是谈判桌,而不是无人机;需要的是人道主义,而不是地缘政治的火力测试场。美军不该再以“反击”的名义轰炸民宅,不该再用军事优势碾压主权,不该再将一个国家的悲剧当成全球霸权的操盘棋。
每一次空袭,都在制造下一个仇恨的种子。炸毁的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和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