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三亚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提到,今年三亚将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万个,完成1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小学教学点撤并,深化扩展义务教育学校午餐午休工作,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有条件的学校全覆盖。

● 2024年三亚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2万个。今年该市将稳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万个,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 组建一家跨市县的教育集团,健全区域分工协作同步推进机制,增强三亚经济圈教育发展的区域连接性和整体协同性;

● 稳步推进市直属公办中小学校移交区属管理,完成1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小学教学点撤并,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三亚今年将实施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动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田径等赛事,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推进“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 加强学生近视防控,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展市级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申报和认定,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三亚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表现亮眼

4月8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到,在2024年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三亚多项监测数据高于全省、全国均值。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是科学评估全国义务教育质量总体水平,客观反映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基本状况,系统监测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规定执行情况,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完善教育政策提供有力依据和参考。

国家义务教育监测学科领域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监测语文、艺术、英语,第三年度监测德育、科学、劳动。

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三亚三个学科情况整体呈逐渐向好趋势。在数学学科方面,四、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比例分别为57.4%及61.4%,分别高于我省5.3及4.6个百分点,城市学校及乡镇(含农村)四、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差值与2021年相比分别缩小了17.5及16.6个百分点;在心理健康方面,四年级学生有抑郁倾向的比例低于2021年4.1个百分点,有中度及以上焦虑比例低于2021年3.6个百分点,八年级学生有抑郁倾向及有中度及以上焦虑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在体育与健康方面,四、八年级学生在视力正常比例、睡眠时间达标情况、体育周课时数达标情况、专门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体育器材配置达标率等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亚加速推进智慧教育平台

深化应用试点工作

自去年3月教育部确定海南等省市作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深化应用试点地区以来,三亚积极响应,全力推进相关工作。截至目前,三亚在国家平台的注册用户数量显著增长,师生的数字素养稳步提升,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记者从4月8日召开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获悉的。

《三亚市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应用实施方案》明确了2024年和2025年工作目标,细化了四大任务、13条工作措施和7条保障措施,提出“以点带面”“点面带动”的工作思路,即以110名种子教师为点,7个智慧教育核心校和31个智慧教育示范校为面,实现国家、省、市、区、校五级数据贯通,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智能化的支持。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三亚全市中小学全面实现“六个一百”,即教育系统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技术人员注册率、认证率100%,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激活率100%,行政区划信息完整性、准确性100%,各类学校信息完整性、准确性100%,班班通100%,人人通100%。平台总注册用户27.55万,排名全省第二。全市教师通过数字化平台落实教研培训、日常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等工作,轻松获取课件、教案、试题等丰富教学素材,极大地充实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打破资源壁垒,实现区域、校际资源共享。此外,全市有35所中小学开设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和创客教育,如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三亚市第九小学、三亚市第一中学等学校开设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等课程,不断推进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探索。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三亚将加快推进国家平台全域应用试点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平台应用拓展、特色资源共享、智慧教研应用、智慧课堂创新、教育评价改革“五个示范”,让教育数字化赋能“学在三亚”品牌建设,为海南全域智慧教育试验区达到预期效果、建成智慧教育岛贡献三亚力量。





来源:海南日报、三亚日报

编辑:陈 怡

审核:廖宝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