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河北网友反映,收到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城管部门要求,红底门头牌匾统一更换颜色,引发关注。
这项“三色禁令”是由城管工作人员口头传达,既不出示相关文件,也不提供法律依据,更谈不上给予商户合理补偿。一位商户表示,这“是城市规划要求,没有相关补贴,都是自己换。”
当地一家蜜雪冰城的牌匾也改成了深灰色,显得奇奇怪怪。
用商户招牌来刷政绩,这可不是三河市的“独创”。从北京的“千店一面”灰底招牌,到上海、西安等城市的一些街道清一色的“殡葬风”黑白配,全国多地都曾因统一牌匾颜色被吐槽。为什么城市管理者对招牌颜色如此执着?
若此政策严格执行,诸如东亚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以红、蓝为主色调的金融机构招牌,是否也需“改头换面”?
恐怕人家不会鸟你。
上海的常德路沿街商铺
正常人的脑子是无论如何想不出到底是为啥要这样做。各地关于招牌整治的闹出来的笑话也如同复制粘贴一样,一再发生,惊人相似。
而这样做的表面原因,一般都是整治“市容市貌”,这样显得冠冕堂皇。但,或许是有大师指出“红黄蓝”有伤城市风水或者是官员的官运,这才是更可能的原因。看看那些落马官员的通报就明白了。
招牌统一化,说到底是一场审美的“高级黑”。领导说美就是美,把千篇一律当成美,体现了官员们朴素的审美水平。自己不懂审美也就罢了,把自己的破审美代入到管理工作中,那就是灾难了。
如果说管招牌颜色体现了官员的审美水平差,那么“我说你就听、我令你就改”的管理模式,就更体现了官员的管理水平低。你们当年考公是怎么考上的啊?
招牌是城市的一张闪耀名片。不论是美国拉斯维加斯的霓虹闪烁,还是英国伦敦一些历史悠久城区或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上的小小招牌,都已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成千上万的招牌拥抱着街道,以独有的精致古朴传递着各种讯息:每一个路牌,都蕴含着人情的气息。”
现在,各地都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不好,不是看你多会吹牛逼,而是看你实际上是怎么做的。河北三河这个地方,估计会被不少企业拉黑了。
当管理者将 “整齐” 等同于 “文明”,把 “控制” 当作 “治理”,最终毁掉的是城市最珍贵的灵魂 。真正的市容市貌,就是让每个商铺用独特色彩讲述自己故事的自由,应该像热带雨林般生机勃勃,允许各种颜色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