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元璋:史上最强草根逆袭,把职场PUA玩成管理学教科书

翻开《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的简历直接让当代打工人破防——放牛娃、乞丐、和尚、反贼、皇帝。这位“大明集团”创始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

当年他在皇觉寺当实习生时,被同事霸凌到只能去化缘。结果化缘路上解锁了“社交牛逼症”,把要饭路线图记成军事地图,顺手组建了“反元创业团队”。面对陈友谅的“行业垄断”和张士诚的“地方保护主义”,他用“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完成绝杀,堪称古代版“下沉市场之王”。

最绝的是他当老板后的操作:废除CEO(丞相)岗位,直接搞扁平化管理,每天批200份奏折,堪称“卷王鼻祖”。不过建议现代HR慎学他的KPI考核——贪污60两就剥皮填草,这离职率谁敢要?



二、张居正:理想主义者的职场生存指南

如果说朱元璋是霸道总裁,张居正就是那个让公司起死回生的金牌经理人。他推行“考成法”(古代OKR)和“一条鞭法”(财税系统升级),硬是把亏损的“大明集团”做到万历年间GDP翻倍。

但他也贡献了血泪教训:

  1. 白天教小皇帝《论语》,晚上熬夜改奏折,当代“007”社畜看了都流泪;
  2. 为推进改革,给太后送波斯地毯、给太监送翡翠麻将,证明“职场潜规则从不是现代专利”;
  3. 死后被清算时,家里抄出黄金万两——原来理想主义者也要学会和现实妥协。

他的故事像极了现代打工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天平上,我们终将学会戴着镣铐跳舞。



三、职场清流杨涟:用生命践行KPI的打工人之光

东林党骨干杨涟,堪称大明版“反996战士”。面对魏忠贤的“福报文化”,他写下“七不可”血书怒怼,结果被关进诏狱。指甲被拔、铁钉入耳,死前还留下绝笔:“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

最催泪的是看守他的狱卒冒死保存遗书,连大字不识的厨娘都偷偷传播他的事迹。这告诉我们:真正的KPI不是报表数据,而是你点燃了多少人心中的火把。

(建议现代职场人打印杨大人遗言贴在工位:“工资可以降,班可以加,但摸鱼?绝无可能!”)



四、于谦:大明集团最硬核公关总监

当“土木堡事件”让公司濒临破产,于谦上演史诗级危机公关:

1.拒绝迁都(绝不跑路);

2.拥立新帝(及时止损);

3.北京保卫战亲自督战(老板冲在一线)。

他的人生信条“粉身碎骨浑不怕”直接写进明代《公关手册》,抄家时家产还没现代人一个爱马仕值钱,气得锦衣卫哭着写报告:“这届高管太清廉,KPI完不成啊!”

(现代启示录:下次写PPT时,请把“要留清白在人间”设为首页水印。)



五、常遇春之死:论加班文化的危害

这位“常十万”将军堪称明代卷王:

  • 40岁前横扫陈友谅、北伐蒙元,全年无休;
  • 暴毙时年仅40,医生诊断:“过劳死,建议穿越现代领猝死赔偿金”。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老板画的饼再香,也不如医保卡余额实在。



六、历史照进现实:打工人の灵魂共鸣

1.朱允炆的遗憾:削藩时心软放走朱棣三子,结果被反杀。像极了现代人熬夜改方案却忘记保存,关键时刻手抖,同事拿出同款方案,受到领导的赏识,我只能在旁边咬手指,升职加薪没有。

2.唐伯虎的摆烂:科考作弊案后彻底躺平,证明职场PTSD患者需要心理疏导。

3.万历的叛逆:28年不上朝,主打的就是绝不内耗自己,只干自己爱干的事,成为史上最强“安静离职”案例,建议写入《反内耗指南》。



结语:历史是个轮回,打工人永远热血

读罢全书,最震撼的却是作者当年明月在采访中的话:“历史不是故事,是无数人的挣扎与追悔。”那些在奏折里摸鱼的官员、在战场上骂娘的将军、在牢狱中写诗的文人...他们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在时代的洪流中寻找着自己的生存法则。

所以下次被甲方虐到崩溃时,不妨默念张居正的职场箴言: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