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美国谄媚的赖清德万万没想到,凑出百亿美元的保护费,都逃不过被特朗普“关税大棒”砸中的下场。

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对每个贸易伙伴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并点名批评台湾“抢走”了美国的芯片生意。这一消息传回台湾后,马上在岛内引来了一场震动。



(赖清德对美谄媚,赞美所谓的美台联系)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立即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在会后的记者会上,他高调赞美着台美之间的“紧密关系”。在这种近乎谄媚的态度中,他还推出了“三大工作”,想要向外界展示台湾所谓的“自我防卫决心”。倘若没有了解背景的人,还真会被他这一番操作唬得一愣一愣。

更为激进的,是赖清德承诺要将台湾地区的防务预算占比提升到GDP的3%以上,甚至扬言要加大对美国的投资与采购。



(岛内防务费增加,无非就是买更多美制武器)

这笔账该怎么算?

今年台湾地区行政部门核定的防务预算已增加了415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约9.6%,使得总和达到6470亿元新台币,占GDP的约2.45%。赖清德心心念念的3%,意味着未来的防务预算必须达到8000亿新台币以上,才能满足他的目标

这多出来的60亿美元,将流向何处?

答案很明显。岛内民众早就看透了民进党当局的这一套把戏:所谓提升防务费用,不过是将本应造福民生的资金用于采购美国的武器,并且“采购”都是说的好听,以美国拖延交付武器的表现来看,这些钱很可能就是打了水漂,武器何时能到货,美国不会主动保证,台当局更是不敢主动要求。



(台当局还对F35念念不忘)

这还是未来计划之中的钱,台当局近年来大幅增加对美军购预算,例如计划花费150亿美元购买F-35战机等先进武器。

甚至台当局为迎合美国,在贸易上做出让步,包括调整对美贸易政策、增加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等。此外,台积电等关键企业被迫赴美投资,削弱了台湾本土经济自主性。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台湾必须如此取悦美国?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执着?

无非就是想得到美国的支持,让台湾在国际社会中能“说上话”。可是台当局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这对于台湾而言究竟是利是弊?

一方面,购买美国武器,或许能提升所谓的防务能力,但另一方面,这种对外依赖也使得台湾变得更加被动。换句话说,过分依赖美国,让台湾丧失更多的自主性。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

更何况,这真的能换来美国的支持吗?特朗普最新公布的对等关税,揭开了现实。其中美国要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而台湾地区,则被单另算成了32%。

这一决定表明:美国对台政策,还是以自身利益为先。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基于“贸易逆差”计算,台湾对美贸易顺差较大,因此被列入高关税名单。这表明美国并没有因为表面上的支持,而给予台湾特殊待遇,反而将其视为需“纠正”的贸易对象。

其次,这代表台当局的“倚美谋独”策略失效。尽管台当局极力配合美国要求,但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下,台湾仍被视为可榨取经济利益的棋子。美方此前已承认,若台海冲突爆发,美军难以介入,因此台湾的“保护费”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安全保障。



(美“对等关税”影响台多个领域,首先就是贸易出口)

最后,能看到美国对台政策的两面性。美国一方面通过军售、表态支持台当局,另一方面却在经济上施压,显示其政策本质是“既要台湾的钱,又不想真正卷入台海冲突”。此次关税政策进一步证明,美国不会因为和台湾的所谓关系,而牺牲自身经济利益。

总的来说,台湾地区支付的“保护费”并未换来美国的真正支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再次证明,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经济利益,而非政治承诺。台当局的“倚美谋独”策略不仅无法保障安全,反而使台湾在经济和防务上陷入更深的依赖与困境。

而对我们来说,军事与经济实力的增长,使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干预成本大幅提高,进一步削弱了其对台“保护”的意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