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蛟河市天北镇新丰村的稻田间已开始忙碌。谁能想到,这个四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如今,靠着"一粒米"实现集体收入翻三番,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村庄,看看他们是如何逆袭走上致富路的。

从"试验田"到"全链条":帮扶组的种地新思路

2021年,吉林市档案馆驻村帮扶组带着"智库"进驻新丰村。他们发现:村里虽有种稻传统,却始终走不出"种粮大户"的局限。于是,一份"北方粳稻试验示范基地"规划悄然落地。

"过去我们只管种,现在要玩转全产业链!"驻村第一书记指着崭新的加工厂说。2022年,稻米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绿源"品牌大米首次穿上定制包装,当年即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益。

"露天粮堆"变形记:450㎡智慧粮仓诞生

随着订单暴增,新难题接踵而至。2023年雨季,露天存放的200吨稻谷面临霉变风险。"必须建专业粮仓!"档案馆紧急协调专项资金,短时间内就建成450平方米、存储量达200吨的原粮存储库,仓储损耗率大大降低。

双抛双选黑科技:每粒米都要"选美"

2024年,帮扶组经过市场调研发现:精品米溢价空间很大!于是,帮扶组立即引入"双抛双选"生产线,通过16道工序严选米粒。"现在我们的米要经过抛光、色选,严格控制了碎米率。"技术员老张骄傲地展示着晶莹剔透的米粒。

未来蓝图:从"卖大米"到"卖标准"

走进正在建设的新丰村大米加工厂三期工程现场,包装车间和成品大米储存库项目正持续推进。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会有效延伸大米加工产业发展链条,为当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姜岸松

通讯员 彭川 张琪

责编 姜岸松

二审 丁美佳

终审李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