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从整体战况来讲,俄军掌握了主动权。但是在一些局部战线上,乌克兰武装部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韧劲。据俄罗斯新闻社报道称,在顿涅茨克州安德烈耶夫卡村战场,俄军第51集团军就遇到了巨大阻碍,乌军“钢铁防线”延缓了俄军进攻步伐。

之所以被称为“钢铁防线”,是因为在顿巴斯前线有55个核心据点,由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出资和援助材料修建。这些据点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乌军前线指挥所部署在地下建筑中。

在乌军指挥所外围则是坚固的坑道战壕、铁丝网和地雷阵,俄军每攻占一个顿巴斯乌军据点都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



从俄军战报来看,通常占领乌克兰一个村庄据点都要耗费数周时间,大一点的镇则要打上一年半载。而像巴赫穆特、阿瓦迪夫卡、弗勒达、马林卡这类战略要塞,俄军耗费了至少1年至2年时间。

自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之后,乌克兰便开始有意在乌东地区建造防御工事。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援助了大量工程机械和高标号钢筋水泥。顿巴斯地区已经形成了地面堡垒加高层建筑以及坑道地下室为主的立体化防御体系,俄军想要彻底攻破顿巴斯防线,只能一点点进行突破。

在安德烈耶夫卡村方向,俄军第51集团军摩步第114旅进行突破时,率先遇到的就是乌军重型机枪堡垒群,乌军利用高层建筑设置狙击火力点,然后把房屋地下室和车库连成一片,乌军设置了专门的观察哨,利用无人机和监控实时捕捉俄军动向。

在这些坚固防御体系的大后方,则隐藏着乌军炮兵作战单位,在俄军突击路线的两侧则是乌军迫击炮火力和反坦克导弹作战小组,俄军机械化部队在冲锋时屡次遭遇埋伏,出现严重损伤。

只不过,乌军仅能在局部村庄据点战事中压制俄军,由于乌军兵力匮乏,武器装备消耗殆尽,乌军并无法持续阻止俄军进攻步伐。俄军开始密集出动防空火力掩护装甲车辆和后勤物资,俄军出动光纤无人机压制乌军迫击炮和反坦克导弹小组。



俄军在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之后,前线俄军的弹药基本上都是管够。俄军打击顿巴斯乌军堡垒体系,一共制定了三大战术,可以分层次全面摧毁乌军防御体系。

俄军在顿巴斯战线发动大规模攻势之前,第一个战术就是出动高爆滑翔制导炸弹实施攻击,在第一轮轰炸中可以将乌军大部分坚固混凝土建筑炸成废墟。

乌军此时只能依赖废墟角落继续打造防御阵地,地下室成为乌军赖以生存的坚固堡垒。俄军第二个战术则是出动温压弹进行轰炸,乌军暴露在掩体之外将会直接被杀伤,躲在地下室的乌军则会因为高温窒息或者灼烧喉咙。然后俄军出动无人机进行战场评估和打扫战场。

俄军在进行了两个阶段打击之后,乌军防御体系基本上已经千疮百孔,俄军第三个战术则是将大部队化整为零,利用突击小分队形式分批进入乌军防御核心阵地打攻坚战。

俄军打响地面攻坚战时,利用突击小组作战模式,可以全方位搜寻乌军隐藏目标,一旦发现就能给俄军炮兵提供打击坐标。同时,还有一些乌军躲在地下室躲过了炮火打击,这些乌军随时可能跳出来作战。俄军每8人组成一个作战小分队,可以避免遭团灭。



这些俄军作战小分队相互配合密切,一旦有任何作战小组遭遇袭击,周边的俄军可以紧急提供增援。

在俄军三大战术紧密配合之下,即便是顿巴斯防线号称“铜墙铁壁”,也一点一点被俄军蚕食。

俄军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握了制空权。俄军可以出动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对俄军地面部队实施掩护,还能打击乌军增援部队,打击乌军后勤补给线,从而一举切断乌军火力和兵力增援。

俄军摩步第114旅突击队在遭遇短暂阻击之后,很快就调整好了打击战术,最终利用火力优势压制住了乌军反击火力。据俄罗斯新闻社消息称,一支葡萄牙雇佣军作战小组被俄军全歼在坚固掩体之中。

在乌克兰战场,再坚固的防御工事也弥补不了乌军短板,这些防御工事最终将成为乌军和西方雇佣军的坟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