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28日,毛主席偕周总理、朱总司令、林伯渠、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来到北京前门火车站 ,迎接一位重要人物。
这一次,毛主席特意早早起身,穿上他平时不常穿的浅色中山装和胶底皮鞋,3点半就到了火车站等待着这位客人的到来。自从毛主席到北京办公以来,还从来没有亲自到火车站接过什么人。
然而今天的这个人,却是他非接不可的。
下午四点,火车缓缓驶入站台,毛主席走进车厢,和一位穿着黑色旗袍的女士热切握手,并肩走出车厢。欢迎的人群随即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位女士,正是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
1949年6月19日,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专门给远在上海的宋庆龄先生写信,邀请她参加即将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庆龄先生:……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
毛主席和宋庆龄先生早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便即相识,1936年秋,中央红军在陕北十分困难,毛主席曾经致信给宋庆龄,希望她通过宋子文借一些钱给中共中央。
当时宋庆龄自身条件也不宽裕,但她收到毛主席来信时很清楚:共产党一定是捉襟见肘了,否则不可能会找她借钱。
可是,她跟宋子文为了支持和反对蒋介石的事已经分道扬镳,找宋子文借钱又何从说起呢?
收到信件的宋庆龄没有犹豫,当即将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给她的抚恤金全部取出,并典当了自己在上海的唯一一处房屋,在莫里哀路的住所,一共凑了5万美元,全部寄给了中共中央。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很早以前就把她(宋庆龄)当做自己的亲密的战友、同志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在开国大典之前,毛主席亲自到火车站迎接的客人一共只有两位,一位是国民党元老、湖南起义首功、毛主席的“老上级”程潜先生,另一位就是宋庆龄。
1980年11月,已经病重的宋庆龄给中共中央写了她一生中最后一封信:“一、国家要振兴,恢复元气,这是一次大好时机。二、要总结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对国家对人民造成的创伤。三、请不要把我和国父放在一起,我不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