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台“中科院”核研所前副所长张宪义上校1984年被美国中情局(CIA)吸收为线人,向美国泄露台湾地区核武发展细节,导致计划在美国施压下被迫中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月1日刊出对他的专访,张宪义说“我问心无愧”,当年的抉择绝非背叛,因为他认为两岸同属中国人,使用任何致命武器都不合理。张宪义在1969或1970年接获神秘来电,对方自称有意投入核能产业,邀请张共进午餐。

张宪义1943年出生在海南,后来全家搬到台湾地区生活。他在台北陆军理工学院物理系念书时表现突出,因此获得保送资格赴美留学。经过七年的学习,他顺利取得核物理博士学位,随后返回台湾地区并加入当地核武器研究机构。由于专业基础深厚且科研实力突出,张宪义迅速晋升为研究所副所长,成为台湾地区核武研发领域的核心专家。事发当天,张宪义像往常一样来到研究所,主持了一场关键技术讨论会。



专家(资料图)

蒋经国逝世后,身在美国的张宪义迅速参与了"台湾地区核武问题的秘密听证会",并展示了台湾地区进行核武研究的确凿证据。这期间,愤慨的台湾地区官方曾试图通缉张宪义,但最终没能如愿。更令他们头疼的是,他们接到了美国在台协会主席丁戴维递交的一个协议,要求台湾地区立即停止核武研制。协议明确表示,如果拒绝签署,美国将中止对台湾地区的军事支持。

蒋经国一直对核武计划寄予厚望,将其视为提升台湾地区军事力量、实现 “反攻大陆” 的重要筹码 。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亲自推动核武计划的进展。然而,张宪义的背叛让他的梦想瞬间破碎,多年的心血化为泡影。1988 年 1 月 13 日下午,蒋经国在得知张宪义叛逃并向美国透露核武机密的消息后,情绪极度激动,以致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 。这位在台湾地区政坛叱咤风云多年的人物,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而台湾地区的核武计划也随着他的离世,彻底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叛逃真相曝光 原是爱国情怀(资料图)

张宪义叛逃后,台湾地区当局陷入恐慌。参谋总长郝柏村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命令封锁所有出入境口岸,并对核研所相关人员展开大清洗。据台湾地区《联合报》当年报道,共有127名科研人员被约谈,3名核心成员“意外失踪”。台湾地区军方以“通敌叛国罪”判处张宪义无期徒刑,缺席审判的判决书称其“罪不可赦”。然而,国际社会的反应却呈现出不同的声音。美国裁军协会称张宪义为“和平英雄”,认为他的行动阻止了一场可能的核灾难。

张宪义事件的影响至今仍在发酵。军事专家分析,台湾地区核武计划的夭折,使其在两岸军力对比中彻底丧失战略威慑能力,迫使其后转向发展常规导弹与不对称作战。政治层面,该事件暴露了台湾地区当局的冒险主义倾向,导致台美关系陷入长达五年的冷淡期。国际社会对张宪义的评价依然两极。美国裁军协会称其为 “和平英雄”,而台湾地区绿营政客则坚持 “叛国者” 的标签。



美会作证揭秘 台湾地区核梦破灭(资料图)

这一事件在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九二共识》的达成,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张宪义行动的深远影响。这一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双方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对话和交流的共识,缓解了之前因核武问题而加剧的紧张关系。张宪义的行为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称赞。有人甚至将他视为英雄,称赞他勇敢地站在了历史的前沿,为两岸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关于他是否真的是英雄,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