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唱前朝并古事,唱之唱——金陵宝塔一层又一层……”2024年以来,每月第三个周四下午,上海说唱独有的欢快旋律总会从南京东路街道“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飘出。在这里学习上海说唱的,是一支由社区自治志愿者组成的表演队。虽然课程下午两点才开始,但每一次集体学习,他们都会早早来到苏河之眸,午间在位于二楼的社区食堂享用实惠、营养的午餐,餐后沿着苏州河畔散步,随后回到位于五楼的“星荟”厅,在街道为他们特别邀请的钱笑天老师带领下,学习新的曲目。
“一站式幸福”拉近“我与南东零距离”
苏河之眸毗邻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汇处。这里是“一江一河”沿线承载“零距离党建”功能的重要场所,也是南京东路街道践行“零距离服务”理念、深化“零距离家园”工程、构筑“10分钟优质社区生活圈”的重要载体,是黄浦区15处示范型“零距离家园”实体阵地之一。
覆盖“全区域”、服务“全人群”、完善“全功能”。苏河之眸作为“一站式服务”综合体,以“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为目标,内设有党群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市民健康驿站、咖啡店、社区食堂、图书馆、日托所、长者照护之家、认知症照护专区、长者运动之家、零距离家园-星荟厅等功能区域,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休闲、阅读、助餐、长照、日托、医疗、健身、文娱活动等20多项服务,受到广大居民、企业白领以及市民游客的热烈欢迎。
自2023年3月启用以来,苏河之眸依托街道党建资源,引入专业第三方资源,强化专业化、品牌化运营,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多功能的社区公共服务,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一站式幸福”与“我与南东零距离”。
食:从“一顿饭”到“家的味道”
“我从开张就来了,最开始只是为了解决中午吃饭问题。”表演队队员毛阿姨笑着回忆。食,是生活的基础。启用之初,苏河之眸最受瞩目的便是社区长者食堂。根据居民和周边白领的需求,社区食堂从最初仅供应午餐,逐渐发展到每个工作日供应中、晚两餐,餐品从最初的大锅菜,到逐渐把南东私房菜、冬季瓦罐汤端上桌,目前日均用餐量保持在500份以上。除此之外,食堂还与一楼的南京东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研发了“一眸四季”养生茶饮及养生餐,助力居民吃出健康和营养。2024年,这里荣获“全市优秀社区食堂”称号。
“以前自己吃饭总是凑合,有了食堂之后,不仅菜品种类多、价格实惠,暖胃又暖心,很有家的味道。”毛阿姨还说,“尤其还有邻居和表演队做饭搭子,天天开心得不得了!”
医:健康守护“零距离”
“配药、问诊不用再跑远路,从家里过来,走几步就到!”队员王阿姨对这里的医疗服务赞不绝口。医,是幸福生活的保障。“苏河之眸”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和健康讲座,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两年来,“苏河之眸”共组织了8场义诊活动、9场健康讲座,瑞金医院、长征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等医院的专家们先后来到这里,为居民们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设在一楼的南京东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仅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便捷就诊、配药,更通过家庭医生、家床照护等服务,让在日托所和居住在长者照护中心的老人们,以及周边居民、企业白领等,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零距离的贴心医疗服务。日托所每周都会安排上门巡诊、认知症康复训练等特色服务,让老人和家属倍感安心。运营至今,日托所已经收获12面锦旗。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住:温馨港湾呵护夕阳红
截至发稿,位于苏河之眸三楼和四楼的长者照护之家,居住着41位社区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7岁,其中,90岁以上老人有18位,最高龄的一位已经虚岁100岁。
住,是生活的港湾。为了让爷爷奶奶们在苏河之眸安享晚年,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携手多家企事业单位、幼儿园及小中大学校携手共同打造“陪伴爷爷奶奶一小时”活动,并且每天下午在日托所内组织“欢乐下午茶”活动,让老人们被欢声笑语所围绕。老人们纷纷表示:“以前在家闷得慌,现在有人聊天、有活动参加,日子有滋有味!”
在陪伴爷爷奶奶的过程中,苏河之眸还成为了很多孩子和年轻人的快乐据点。“我们每个月都来,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为他们表演歌曲和舞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自己和孩子们都学到了很多。”在今年3月开展的“陪伴爷爷奶奶一小时”活动中,来自黄浦区星光幼儿园的老师这样说。
娱:非遗与潮流的碰撞
娱,是生活的调味剂。让老人们感受到生活有滋有味的,还有苏河之眸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到传承金箔画、木偶戏等非遗技艺,每一项活动都给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添彩。
两年来,举办了黄浦区“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项目发布会、零距离家园开放麦、音乐午茶走进社区、海派木偶展演、重阳节推出的“舌尖上的南东”“热闹的南东”“久久贴心 乐享银龄”重阳节三重奏活动、为迎接2025年新年组织开展的系列迎新活动等,共计活动359场,以苏河之眸为中心,覆盖了整个南东社区,社区氛围热烈而温馨,被居民们交口称赞“既有传统韵味,又接时代地气”。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行:细节之处见真情
修鞋、缝补、图书漂流、亲子阅读角、养生课堂……行,是生活的延伸,苏河之眸用一项项贴心、细致的服务,为周边居民、白领排忧解难。
“每月一次在一楼大厅开展的便民服务集市就很贴心,配钥匙、洗眼镜、修雨伞、修箱子,还有红十字提供的救护培训,方便还免费!”在附近上班的白领黄女士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中午来苏河之眸吃饭,关注、参与这里开展的各类便民活动。与上海博物馆一起开展的“何以中国”文物考古主题图文展、社区健身房与咖啡店联办的轻养生课堂等,都让和黄女士一样的上班族在这里、在忙碌中“偷得半日闲”。
打造IP,“零距离”精神沁润社区
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苏河之眸不仅不断擦亮金字招牌,还孕育出了特色沪语课程、自治志愿者表演队等特色品牌,打造了属于苏河之眸的文创IP。
2024年,经常来苏河之眸参加活动的社区自治志愿者们,在街道的支持下组建起一支表演队,通过演出上海说唱、上海滑稽等经典、自编剧目,既为自己的生活添了彩,助力了社区文明的建设,还在“上海市第十八届老年文化艺术节‘展国粹风采 谱时代华章’老年人戏曲大赛”等各类比赛中收获好成绩。
福海居民区居民、退休教师冯阿姨就是被表演队的精彩演出吸引后加入表演队。“一开始觉得退休后没事干来玩玩,没想到大家都很重视,课前提醒、课后复习,要是学得不好,还没机会上台表演呢。”冯阿姨笑着说,“作为生活在南东社区的老人,忙并快乐着,很幸福。”
在包括志愿者表演队在内的品牌创新工作上,苏河之眸的特色已经形成,并且将无形的文化资源转换成有形的文化产品。通过“一眸四季”纸杯,定制帆布包、雨伞、笔记本、卡套等文创产品,南东文化和“零距离服务”精神沁润社区。在苏河之眸,居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两周年之际,“苏河之眸”宣布新计划:丰富社区食堂菜品品类、覆盖全年龄段服务活动、拓展智慧养老功能。“把最好的风景留给人民,让服务始终‘零距离’!”街道负责人表示。正如志愿者表演队通过合唱吐露心声:“苏州河水波连波,南东人家暖心窝”——这里的故事,未完待续。
记者 / 宋梅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宋梅 南京东路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