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百度副总裁谢广军13岁女儿因不满“素人”孕妇网友对韩国明星张元英的评价,最后直接出手“开盒”这位孕妇网友的隐私。

这起事件已经是半个多月前的事了,不过后台仍有不少网友叫我捋一下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毕竟该事件也是如今互联网发达的背景之下,持续引发大众对数据安全的担忧的标志性事件。

什么是“开盒”?

“开盒”,就是利用非法手段获得并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随着网络暴力的升级,“开盒”逐渐从信息曝光演变为“人肉搜索+系统性暴力”的结合体。按照以往经验来看,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制止,“只能等言论自然平息”。

百度副总裁女儿开盒事件经过。

仅因一条微博评论,一位孕妇网友被某韩国女星粉丝开盒,将其真实姓名、电话、工作单位等个人隐私信息曝光在网上。

3月12日,一位博主发帖称,一位韩国明星张元英“当天往返,魔鬼行程”。一网友在帖子下回复,认为该明星坐头等舱,称不上“魔鬼行程”。随后,粉丝发现此回复,开始人身攻击该网友。在发现该网友系孕妇后,诅咒其“生畸形儿”,并传播对方的个人隐私信息。

3月15日到16日,该女星粉丝相继开盒多位声援孕妇的网友,其中的“开盒”主力被指出是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

至于为什么知道她是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因为他女儿在网上跟人吵架,微博也甩出爸爸月薪22万的收入证明。


一个ID为“妳的眼眸是世界上最小的湖泊”(以下简称‘眼眸’)的用户发布了当事人名字和身份证号。”


起初一位博主发文:


孕妇网友评论:


之后这名孕妇网友遭到

“开盒”:


遭到开盒后,当事人并未和“眼眸”发生争吵,而是保留证据后举报了相关内容。一名网友在“眼眸”评论区指出其开盒行为违法,对方却称自己在加拿大,暗示国内法律法规对其没有影响。





网友通过“眼眸”发布的一张月薪22万的在职证明,推断其父亲为百度副总裁谢广军。


3月17日晚,谢广军在朋友圈发文致歉称,“我13岁的女儿在网上与人争执,情绪失控下,把海外社群网站上的他人隐私信息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进而导致自己的个人信息也被曝光,引发大量负面言论扩散。作为父亲,未能及时察觉并引导她正确处理问题,未能及时教会她尊重、保护他人及自己隐私,深感愧疚,向所有受影响的朋友郑重道歉。”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谢广军现任百度副总裁。



3月19日,百度举行安全沟通会声称调查称,谢广军女儿“开盒”的信息来源于海外社交平台里一个名为“天网社工库”的群组,而非百度泄露。


“社工库”是一个隐秘的角落,它是非法贩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中的一环。在这里,等待不超过1秒,即可免费获取一个人的基本隐私信息,如果再花上几百元,可以对他生活半径里的所有隐私了如指掌。

被“开盒”的孕妇已报警。

3月18日,遭到其女儿开盒的孕妇当事人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我的信息被随意揭露,让我在互联网上毫无安全感,只要我的言论让别人感到不满,就可以随意公布我的信息,引导他人对我进行网暴,我感到很不安。”

当事人称,自己18日已经向其所在地派出所报警。而对于谢广军在朋友圈的道歉,她表示不认可,“我希望他可以公开道歉。”

并且她已经与多名遭“眼眸”开盒的受害者取得联系,目前已有两人报警。她还表示,“眼眸”并非初次在饭圈“开盒”他人。


当事人取得的报警回执。(受访者供图)

“人肉开盒”再调查:网络灰产隐秘升级,记者买到自己的秘密。

(以下文章节选来自南方都市报)

南都、N视频记者调查发现,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这类群组并不少见。在单个群组内,短短一个小时,便有数百位网民查询并披露他人的名字或手机号,基础信息为机器人自动回复。若要更为隐秘的信息,则要添加“社工库”的客服花钱购买。

南都、N视频记者经同事授权后,花费300元便买到了其户籍信息,有客服宣称“其中240元是公安网站户籍截图的费用”。另一家服务商收费一致,并公然表示“我们的数据是实时的,和‘条子’合作三七开”,其提供的个人信息完全正确,其中住址包括前工作单位宿舍和现家庭住址,具体到楼栋。针对信息泄露,目前,南都记者的同事已在户籍地湛江和居住地佛山进行报警,并在公安部官网下方的“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举报。


其次,未成年人违法“开盒”,并不鲜见。2023年,B站通报称,收到多位UP主举报,有群体在境外平台有组织地煽动用户对站内UP主进行“人肉开盒”。该群体不仅在线上公开UP主个人信息,还对其进行一系列电话私信骚扰、网暴攻击、不实恶意举报等违法行为。

经公安机关查明,本次网暴侵权案件牵涉18个省市,共计40余人,主要活动人员为未成年人。

记者调查:“社工库”收320元即可提供准确信息。

谢广军女儿如何获取海外社群网站上的他人隐私信息?

南都记者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搜索“开盒”“人肉”等关键词,发现不少包含隐晦话术的帖子。这些“黑话”中,“cx”即“普通查询”,可查“个人信息三要素(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lm”即“猎魔”,可查询身份户籍、开房记录、快递地址、贷款记录、车牌车主、个人常用密码等。


上述帖子的信息,指向某海外平台的社交群组,其置顶信息写道,“发送身份证、邮箱、姓名、QQ号、手机号、微博ID、微信原始ID、企业统一信用编码等,即可查询。”在这个群组,只需要以上任何一条信息,便可获悉个人隐私。

这种群组也被称为“社工库”,是黑灰产业从业者收集泄露的个人信息搭建的数据库。南都记者看到,单个群组内多则28万人,少则数千人。短短一个小时内,便有数百位网民提供名字或手机号,进行“开盒”。上千条个人隐私信息由机器人自动回复,暴露在群组中,包括QQ号、手机IMEI、所在城市等基础信息。

若要获得更加隐秘的个人信息,机器人会引导添加客服。一名客服向南都记者提供了一份“业务单”,其中包括查询个人户籍、婚史记录、身份证正反面、名下房产、银行卡流水、开房同住人员、出入境、个人轨迹、学籍学历等信息。

南都记者经同事授权,联系了一位客服,查询其户籍信息。“提供姓名、手机号可出身份证号,收费80元,公安网站户籍截图240元。”客服通过支付宝收款后,不到一分钟,便把户籍信息发送过来,对于资料从何而来,其闭口不谈。

这份资料一共有两个版本,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均一致且正确。唯一的区别是户籍地,一个为湖北省宜昌市,一个为广东省湛江市。其表示,“户籍截图要等晚上才能回”。4个小时后,客服发来了户籍截图。


目前,南都记者已在户籍地湛江和居住地佛山报警,警方第一时间联系询问情况。湛江市公安局霞山分局海头派出所民警表示,该手法涉及技术问题,会把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进行调查。

近年来,“开盒”行为时有发生。被“开盒”人面临的,不仅是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还有被煽动网民们的侮辱谩骂、造谣诋毁,甚至骚扰其现实生活。

更让人心痛的是,部分未成年人也参与其中。这无疑对被“开盒”人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将未成年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引上歧途。整治“开盒”行为,还需从源头上铲除隐藏在“开盒”背后的网络黑产,对于泄露他人隐私信息和数据的不法分子,加大惩处力度。相关平台也要压实责任,强化审核把关、升级监管手段、完善管理体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