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锁芳菲

花落莺啼春又归,满园风雨锁芳菲。

东君老去浑无赖,惟有杨花作雪飞。

开篇 “花落莺啼春又归”,寥寥七字,便将暮春景致与时光流转之感和盘托出。“花落” 是视觉上的凋零之景,缤纷花瓣簌簌飘落,那是春天离去的脚步;“莺啼” 为听觉上的哀婉之音,黄莺啼叫,似在为春光的消逝而悲歌。“又归” 二字,宛如一声轻叹,蕴含着对春去匆匆的无奈与年年春逝的怅惘,不经意间,勾起人们心底对时光无情流逝的共鸣。

次句 “满园风雨锁芳菲” 进一步渲染氛围。一场风雨突如其来,如同一把巨锁,将满园春色的芬芳禁锢其中。“锁” 字堪称神来之笔,赋予风雨以强大的力量和冷酷的姿态,不仅锁住了春花的娇艳、香气,更锁住了春天蓬勃的生机。风雨中,满园的芳菲被摧残,美好事物在不可抗力下遭受压抑,营造出一种幽闭、凄清的意境,诗人伤春惜春之情愈发浓郁。



“东君老去浑无赖” 一句,诗人将掌管春天的东君拟人化。东君就像一位垂垂老矣、玩世不恭的长者,无情地让春天离去,任风雨肆虐,任由世间繁华走向衰败。“浑无赖” 三字,看似嗔怪,实则饱含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愤懑与无奈,在这种情绪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时光、对命运的深深喟叹。

然而,就在这压抑的氛围中,末句 “惟有杨花作雪飞” 笔锋一转,为全诗带来一抹亮色。当春花在风雨中凋零,东君无情远去,唯有杨花在风中轻盈飞舞,似雪般洁白、自在。杨花的飞舞与前文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它不受风雨、东君的束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暮春中展现生命的活力。这是一种倔强的坚守,也是对自然生命力的礼赞,暗示着即使在最黯淡的时刻,生命也能寻得出口,绽放光彩。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巧用视听结合,“花落莺啼” 从视觉与听觉勾勒暮春轮廓;善用拟人,赋予东君人格,深化情感表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贯穿始终,以风雨、杨花等自然景象承载复杂情思,层层递进又峰回路转。



七绝·数落英

闲倚朱门数落英,满川烟雨淡无情。

花间蝴蝶双飞去,叶上流莺百转声。

首句 “闲倚朱门数落英”,一个 “闲” 字奠定了全诗悠然又略带怅惘的基调。诗人悠闲地倚靠在朱门旁,静静地看着落花纷纷飘落。“落英” 点明时节已至暮春,繁花凋零,满地残红。这一画面看似闲适,实则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凋零的默默感慨。诗人 “数落英” 的举动,就像是在细数着岁月的痕迹,花瓣的飘落如同时间的沙漏,悄无声息却又让人难以忽视。

次句 “满川烟雨淡无情”,视角从庭院中的落花转向了远处的山川。朦胧的烟雨笼罩着整个山川,一片迷蒙。“淡无情” 三个字将烟雨赋予了一种冷漠的特质,它似乎对世间的花开花落、兴衰变迁无动于衷,只是自顾自地弥漫着,增添了画面的清冷与孤寂之感。在这里,烟雨不仅仅是自然景象,更烘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寂寥与无奈,仿佛世间万物皆如这烟雨般,难以捉摸,难以掌控。



第三句 “花间蝴蝶双飞去”,画面又拉回到近处的花丛。蝴蝶成双成对地在花间飞舞,它们自由自在,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成双的蝴蝶与诗人孤身闲倚朱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同时,蝴蝶双飞也象征着美好、和谐的事物,它们的离去,也暗示着诗人心中某些美好情感或憧憬的消逝,让人不禁为诗人的落寞而叹息。

末句 “叶上流莺百转声”,流莺在树叶间欢快地啼叫,声音婉转悠扬。这清脆的啼鸣声打破了之前的寂静,却又在寂静的氛围中显得更加空灵。流莺的百转啼声,一方面给画面增添了动态美和生机,另一方面,在诗人的心境映衬下,这欢快的鸟鸣声更像是一种反衬。诗人在这暮春的景致中,内心满是愁绪,而流莺却不知忧愁,自顾自地欢唱,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从艺术手法来看,整首诗采用了多角度的描写。有视觉上对落花、烟雨、蝴蝶、树叶的描绘,也有听觉上对流莺啼声的捕捉,视听结合,使诗歌所营造的画面更加立体、生动。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以蝴蝶的双飞衬托自己的孤独,以流莺的欢唱反衬自己的忧愁,将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