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赵光新/素材,伊河生活/整理,部分情节有虚构,主人公化名】

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人,当兵是我们心中排名最好的选择,然而,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却与众不同。



我是1961年出生的,小时候和众多的同年龄人一样,缺吃少穿。

我小的时候,父亲远在几十公里外的煤矿上班,每半个月才回来一天。

即便父亲回来,母亲也把父亲抬得高高的,宁肯自己挑水也不让父亲挑。

但因为我在家里排行老大,因此,从我上初中时起,十三、四岁的我便担负起了家里一些活的担子。

记得我刚上初中一年级,下午放学回到家以后,母亲便让挑着空桶去三百米外的水井房挑水。

令人遗憾的是,我的个子不高,刚刚能把空桶挑离地面,走在路上,不小心还会磕着水桶,幸亏水桶是铁皮做的,磕出了几个小坑,但桶并没有磕漏。

然而,一担水有五、六十斤重,我有些嫩弱的肩头,实在单薄了些,一担水挑下来,肩膀上磨压出了深深的红印。

母亲看着心痛,但家里实在没人挑水。

弟弟妹妹都比我小,我如果不挑水吃,只有母亲来挑,可我知道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还有忙着做饭,操持着繁琐的家务,她去挑水,太耽误功夫。

作为家里的老大,我心头有着十分强烈的责任,就像父亲说的那样,我长大了,像个男子汉了,要挑起照顾家庭的担子,而挑水则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小事。

那个时候,除了挑水,我放学回来,有时还有挑土,就是从外面挑一担黄土回来,往猪圈里洒上一层虚土,遮盖上面的猪粪,过上几个月,猪圈里的土和粪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我还要和母亲一起,再把猪圈里的粪挑出来,堆放到外面,而挑担子的任务往往也落到我的肩上。

令人意外的是,挑担子最直接的后果,竟然是压得我不长个子。



当我到了十六、七岁时,别人的伙伴们个头有的到了一米七、一米八,而我才刚过一米六。

母亲看着我手个头,心痛地说,我娃挑担子太早了些,竟压得不长个子……

转眼到了1978年春,大队贴出了征兵的通知,我也和村里的伙伴们一起去报名。

然而,在公社卫生院排队面试那一关,我却被公社开武装部的同志单独叫了出来:喂,那个小个子,你下去,到边上站着!

我顿时脸一红就自觉地站到了队列的外面。

我注意到,当时这样上百人的面试关,像我一样被单独提溜出来的,总共有十多个。有的和我一样个子矮,还有的是走路有毛病……

看起来,我当兵没希望了。

然而,就在我十分沮丧的时候,带队来参加征兵预选的大队民兵连长,走到公社武装部长面前,说了几句话后,之后大队民兵连长悄悄走到我面前,说刚才他和武装部的吴部长说了,让我作为候补兵排在后面,如果有体检和政审那两道关被打下来的,你可以顶上。

赵叔说,你当兵不是没有希望。

大队民兵连长虽然和我都赵,但我们早已出了五服。

赵叔对我很照顾,原因就是我在初中毕业后,曾被当作村里有文化的青年,到大队部帮助工作。

那个时候,大队会计生了一场重病,大队会计的账一时没人计,大队领导就安排我学计账,后来大队会计病逝后,我接替他计大队的账,后来也给下地干活的人计工分,年底发放现金和粮食等。

在大队会计的岗位上,我做了一年多的时间。

显然,赵叔把我这个小个子当成了自己人,高看一眼。

让我高兴的是,在此后,我也拿到了体检表,排在众多应征青年的后面,也参加了体检。

所幸我的各科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医生也在我的体检登记表上签上了合格字样。



但是,此时的我仍然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当上兵。

当天体检结束之后,站在队列后面的我,也听到了第二天到县医院抽血的通知。

在返回大队的路上,赵叔安慰我说,别灰心,好饭不怕晚,先这么走着,一切都有可能。

第二天,我按时赶到县医院抽了血。

过了三天,赵叔找到我说,上午9点钟,公社武装部要召开由各大队民兵连长同志参加的新兵政审会议。

可是,他孩子的姥姥突患急病,正往医院送,他们得过去陪着,他给大队长说了这个事情后,大队长说赵光新是候补兵,又是大队的会计,就让他代替你去参加会议吧。

结果,我带着大队应征青年的登记表,包括我自己的那一份,准时赶到公社参加会议。

公社武装部部长和另外一名同志,对照着花名册,一一核对着登记表中每一个应征青年的情况。

令人意外的是,派出所的同志反映,我们大队应征青年中,有一名青年曾参与过打群架,把人打伤住了院,费用还没给一人结清,另外一个人偷生产队西瓜,还把看瓜老人的狗药死了……

武装部部长把他们从名单中划掉了。

但是,我们大队一下子就空出了两个名额。

所幸我的那张登记表也在其中,按规定我这个候补兵也进入了研究名单。

没想到部长说,年轻人才十七八岁,个子矮一点,但到了部队还能再长嘛,于是我的名单也由候补转入了正式名单。

随后,武装部和部队接兵的同志来到我家作了家访。

在县武装部的定兵会议上,我的名字出现在这一年的新兵名单里。

公社武装部通知我,带着大队验上兵的名单赶到武装部。

在办公室,武装部的领导们一一查看了登记表,之后对我说,这些年轻人验上了兵,你们大队签字盖章吧。

后来,我按照登记表统一的字样,在每张登记表大队意见一栏里,一一写上了“同意应征入伍”的字。

并且,我十分激动地反复把公章在印泥上按压,包括我在内的9名青年的登记表上,我都庄重地盖上了大队那枚鲜红的公章。

这一年的3月12日,到了我们集合离开家乡的日子,我和县里400多名青年,在铁



路三中统一换好军装后,乘闷罐火车,奔赴千里之外的汉阴县某部,开始了我16年的军旅难忘生涯。

【素材来源于素材提供者,整理作品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引导。图片源自网络,联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