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苗绿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年4月
京东图书 |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
序言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
2024年11月11日,美国总统选举结束不到一周,第七届巴黎和平论坛在法国夏乐宫(Palais de Chaillot)拉开帷幕,这个由法国马克龙总统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00 周年倡议发起的论坛,已经成为一个颇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治理论坛,在推动多边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全球南方崛起,多极化世界来临,全球治理机制亟待改善,同时 2024 年是全球选举大年,北美、欧洲、南亚等地区几十个国家都经历了重要的政治选举,本届论坛以“亟需一个有效运行的全球秩序”为主题,也算恰逢其时。
我受邀参加的会议主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秩序?”,和我同场研讨的嘉宾包括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长、国际危机组织名誉主席盖瑞思·埃文斯(Gareth Evans),巴基斯坦前外交部长、国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希娜·拉巴尼·哈尔(Hina Rabbani Khar),布鲁金斯学会李光耀东南亚研究协会讲席教授郭晨熹(Lynn Kuok)。
看到这个议题设置,我还是有些惊讶的。2024年是我连续第七年参会。在我的印象里,虽然以前的研讨中肯定会有关于中国的讨论,不过几乎没有直接以中国为主题进行议题设置的,这说明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作用备受瞩目。不过,当会议议题将“中国特色”与“世界秩序”以这种方式连在一起,需要引起警惕。
“中国特色”是基于中国自身奋斗实践的创造,中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现代化不是单选题,我们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只是通过分享我们的经验,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然而,当下的国际秩序遭遇新挑战,中国从自身传统中汲取智慧以推动国内乃至全球治理议题的做法,同样面临被其他国家错误或过度解读的风险。
事实上,中国从现有的全球秩序中受益匪浅,并始终支持和维护现有的国际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联合国。中国并未寻求推翻或挑战现有的国际体系,而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三大全球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可持续发展,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此同时,中国主张新的安全理念,强调不干涉内政、多边合作和全球共同安全。此外,中国还倡导跨文化对话,尊重文明多样性……
作为现场唯一的中国嘉宾,不容我多想,会议主持人法国蒙田研究所特别顾问米歇尔·杜克洛(Michel Duclos)已经首先将问题抛给了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代表着我的观点,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会议基调、激发讨论方向。所以我首先鲜明地表达了个人的核心观点:这个主题应当而且必须以问号结尾。中国从未宣称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秩序,只能说中国有意愿改善和提升现有的全球秩序,愿意为其做出贡献,使其更加平衡、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
巴黎和平论坛结束当天,我便直奔柏林外交政策论坛,第二天活动结束我又马上飞回上海直奔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并主持由商务部主办、CCG(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全球化智库)与商务部进博局承办的“全球气候变局下的可持续贸易”分论坛,并发布报告《全球气候变局下的可持续贸易》。年底前,我还要参加香港中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首尔会议、伊斯坦布尔 TRT 世界论坛、多哈论坛……
过去这些年,我对几十个国家进行了访问交流,参加了数百场高规格国际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还算“和风劲吹”,而很多国际论坛都可以用“暴风骤雨”来形容,比如我连续六年参加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几乎整栋楼都在议论中国,有一年媒体竟然用三个词语:“中国、中国、中国!”来总结论坛议题。无论是在规模较小的二轨对话场合,还是在范围更广的国际论坛上,关于中国的议题都是最热门的;与此同时,中国的声音也是各方所期待的。
我们身处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个世界在动荡中艰难前行,贸易纷争,关税壁垒,似一道道藩篱,隔开了曾经看似紧密的联系。科技领域,更是一片肃杀之气,制裁之剑高悬,曾经携手共进、探索未知的机构,不得不分道扬镳。我们亦目睹了真实战争的惨烈,感受到战争对国际地缘政治的颠覆,对世界格局的重塑。
然而此刻,面对着即将到来的特朗普 2.0 时代,全球将再次进入一个微妙的历史节点,联合国和 WTO 将何去何从?全球治理是否会陷入空转?亚太地区是否会硝烟再起?中美关系是否会面临更大的风浪?
新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正浮出水面。
我认为,在新的全球化历史的脉搏中,中国民间智库的脉动将更为强烈,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的机构,也开始承担起开展二轨外交的新角色。过去这些年,我从个人的学术探究起步,历经民间智库的探索,一路摸爬滚打,进行着种种努力与尝试,奔走于各种国际场合,倾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士对中国的看法,了解他们对中国的真实想法,通过一手资料和信息,更好地对国际形势进行研判。同时,我也努力理性平和地对外传递信息,阐释中国的立场与观点,将中国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发展成就展示给世界,尝试以民间角度引发情感共鸣,主动设置议程,提出建设性方案,努力化解分歧、寻求共识。在一次次思想碰撞和真诚交流中——一次小小的个人经历分享,一次不经意的理性对话——为紧张的国际关系注入一丝缓和的气息,带来一份温暖和希望。这也是个体能给时代做的微小贡献。
不知不觉间,全球化智库已经创办十七年了,我也步入“不惑”之年,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卡尔·荣格说,“真正的人生从四十岁才刚刚开始”。我想在这个人生的关键年份,将我的历程与大家分享,记录我与时代的相遇,铭记生命中难以忘怀的感动。
苗绿 博士
2025年3月
■ 推荐语
——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 资深媒体人 杨澜
苗绿博士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在世界大变局中勇敢追梦的非凡旅程,她以行动诠释了跨越文化与边界的勇气与智慧,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渴望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女性。
——万科集团创始人 王石
作为全球化智库的联合创始人,苗绿博士这些年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以独特的视⻆和深刻的洞察力,在国际论坛上、在⺠间外交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勇气、创新和坚持,是她人生故事的关键词。阅读这本书,将被她的坚持所打动,被她的故事所激励。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全球化智库是中国最国际化的智库之一,苗绿博士作为全球化智库的联合创始人,不仅以女性独有的视角诠释了智库在国际事务中的价值,更通过具体实践,为中国的全球化进程贡献力量。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会执行主席 梁建章
苗绿博士以无畏的勇气踏上国际舞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披荆斩棘,在本书中,我们随她的脚步穿越不同的文化与风景,感受她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执着与信念,见证一位女性在全球舞台上书写的非凡篇章。
——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 颜海平
当女性的力量与全球化进程深度交汇,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以苗绿博士的实践与思考为蓝本,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答案。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勇
苗绿博士作为全球化智库的联合创始人,秉持对全球化的坚定信念,积极投身于国际舞台,通过搭建中外沟通的桥梁,推动多边对话与合作。这本书不仅是对她个人探索的记录,也是对中国如何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智库软实力推进对话与合作的深刻思考,值得一读。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世界上的风雨
第一章 参加慕安会
慕安会“第一问”
个人与时代的相遇
第二章 创办中国自己的智库
应“运”而生
创业维艰
智库中的“她”力量
第三章 智库美学
兰德公司的启发
生存美学:形式很重要
智库美学思维的深度延伸
第四章 走向世界
达沃斯的考验
试水巴黎和平论坛
多哈论坛风云
来自联合国的“认证”
第五章 创立国际青年领袖机制
在不确定性中创新
国际青年领袖经历带来的灵感
比利时国王之约
成为慕安会青年领袖
开创中国的国际青年领袖机制
第二部分 我的避风港
第六章 成长记忆
我的故乡
自由成长
中学时光
第七章 我的大学
北师大
我的“北国”时光
国际写作中心
第八章 求学美利坚
生活在纽约
在哈佛访学
波士顿的冷与热
第九章 从育于人到育人
遇到人生的另一半
为孩子的成长“留白”
孩子们,大胆走向世界
更好的陪伴
第十章 未来之路
因为相信而看见
智库道路:叙事中国与全球化
讲什么?
谁来讲?
如何讲?
京东图书 |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
CCG 图书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在贸易、投资、跨国企业崛起等方面的角色变迁,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纽带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作者分析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变化,风云激荡中的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崛起的、更加一体化的亚洲中的角色。同时,还讨论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三部分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书中探讨了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寻找自由贸易的发展方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通过这些讨论,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编著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对话世界:理解新时代的全球化》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发展史”回顾了全球化的历程,从古代贸易到现代经济转型,探讨了全球化的起源与演变。通过与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韩森、《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对话,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层次发展。第二部分“弥合全球不平等与赤字”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亚洲协会副所长温迪·卡特勒等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全球经济不平等、贸易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权力转移与大国关系》分析了21世纪的权力转移和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与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等专家的对话,讨论了大国竞争、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来。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编著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