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预算首次达1万亿:这是对标俄罗斯军工兴国的节奏吗?
作者:黄埔少侠 20254月8日
当地时间4月7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高调宣布,特朗普政府即将推出首个1万亿美元国防预算,并称此举旨在“提升美军杀伤力与战备能力”。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美国军费支出的历史纪录,更让全球舆论哗然。在俄乌冲突持续、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美国此举是否意味着其正在效仿俄罗斯“军工兴国”的战略?答案或许比表面更加复杂。
一、军费狂飙:全球霸权还是政治筹码?
特朗普政府将国防预算从拜登时期的8950亿美元直接拉升至1万亿美元,增幅远超市场预期。尽管特朗普声称“必须对抗外部威胁”,但这一决定的政治意图不容忽视。自2024年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持续“清洗”美军高级将领,迄今已有至少9名将领被解职。这种军事高层的“大换血”与军费飙升形成呼应,实质上是特朗普巩固权力、重塑军队意识形态的关键步骤。通过将军费与“国家安全”绑定,特朗普既强化了共和党“强军护国”的叙事,也为选举周期争取保守派支持提供了弹药。
二、军工复合体:谁在收割万亿美元红利?
美国军费激增的背后,军工巨头的影子清晰可见。参议员桑德斯曾尖锐指出,美国近9000亿美元军费中,大量资金最终流入洛克希德·马丁等军火商口袋。如今预算突破万亿,这一趋势必然加剧。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五大军工企业利润同比平均增长12%,而同期普通制造业利润率仅为5%。军工复合体通过游说集团影响政策制定,早已形成“预算-订单-利润”的闭环。此次万亿预算的提出,恰逢特朗普政府推动“对等关税”政策,或将贸易战收益与军费扩张挂钩,进一步实现美军-美元-美债的霸权三要素联动,和资本与权力的利益置换。
三、对标俄罗斯?战略逻辑南辕北辙
表面上看,美国与俄罗斯均在强化军事投入,但两者的战略逻辑截然不同。俄罗斯军工产业占GDP比重长期超过5%,是其维持大国地位的经济支柱;而美国军费占GDP比例虽升至3.5%,但其本质是维系全球霸权体系的工具。俄罗斯的“军工兴国”源于经济结构单一与地缘安全困境,而美国的军费膨胀更多源于国内政治博弈与利益集团驱动。此外,俄罗斯军费规模仅为美国的1/10,两者根本不在同一量级。特朗普政府渲染“外部威胁”,实质是为国内议程服务——正如其一边削减民生支出,一边放任8500万美国人陷入医保困境。
四、全球安全的新十字路口
美国军费突破万亿,恐将引发连锁反应。北约成员国可能被迫提高防务支出,印太地区军备竞赛或将升级,而中东局势也可能因美国军事存在加强更趋复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美国以“对抗威胁”为名扩张军力时,其国内社会分裂、基础设施老化、贫富差距等问题仍在持续恶化。历史证明,将国家命运寄托于军备扩张的国家,最终往往陷入“安全悖论”——军事投入越多,安全感反而越少。
当赫格塞思向特朗普致谢时,美国纳税人或许更该追问:这1万亿美元究竟在保护谁的安全?是普通民众的餐桌,还是军工巨头的财报?在战争与和平的天平上,美国正在选择一条危险的道路。
2025年4月8日
️友情提醒:黄埔少侠欢迎各位留下观点和看法,欢迎各位关注、点赞、分享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