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对中国出言不逊,看似粗鲁实则暗藏政治算计?他若有朝一日成为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会更糟糕?
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用“乡巴佬”一词形容中国,称美国“向中国乡巴佬借钱,购买他们制造的东西”。这种充满种族主义色彩的歧视性言论,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不仅引发中国外交部“令人诧异,感到悲哀”的回应,更让国际社会大跌眼镜:堂堂美国副总统,为何在2025年仍在用如此粗鲁的词汇攻击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要理解万斯的言论,必须从他的个人经历和政治立场说起。这位1984年出生于俄亥俄州锈带工人家庭的政客,凭借自传《乡下人的悲歌》成为美国工人阶级代言人。书中描绘的铁锈地带衰落、毒品泛滥和家庭破碎,让他被贴上“蓝领救世主”的标签。但真正让他在政坛崛起的,是他对特朗普的“180度大转弯”。
从公开批评特朗普是“道德灾难”,到删除所有负面言论并宣称“特朗普是美国工人的希望”,万斯的转变堪称政治投机的教科书。他近期的对华言行,完全复制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路线。这种立场的转变,本质是为了迎合共和党内的民粹主义浪潮,尤其是特朗普支持者的“反华”情绪。
万斯的言论看似粗鲁,实则暗藏3重政治算计:
一是转移国内矛盾:美国当前面临高通胀率、两党债务僵局和社会撕裂。万斯将中国塑造为“掠夺者”,试图将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引向外部。这种“甩锅”策略在特朗普时代屡试不爽,如今被万斯继承。
二是巩固选民基础:他的核心支持者是铁锈地带的白人工人。这些群体因制造业外流而对全球化充满敌意。将中国描绘成“抢走饭碗的乡巴佬”,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民粹情绪。正如他在《乡下人的悲歌》中所言:“全球化让美国工人变成了牺牲品。”
三是塑造强硬形象:万斯被视为特朗普的“接班人”,而特朗普的政治遗产之一就是对华强硬。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模仿特朗普的“交易艺术”,试图证明自己是“更激进的特朗普”。
当然,万斯的“毒舌”不仅针对中国,也指向美国的传统盟友。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他指责欧洲“移民政策摧毁文化基石”,批评德国“国防开支不足”,甚至为极右翼政党辩护。这种言论导致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反驳:“欧洲的民主不需要美国说教。”
更严重的是,他在白宫与泽连斯基的激烈争吵,暴露了美乌关系的裂痕。万斯质疑乌克兰对美“不够尊重”,拒绝承诺继续军援,导致初版美乌矿产协议流产。这种“美国优先”的外交策略,正在削弱北约的凝聚力,让欧洲开始思考“战略自主”。
作为特朗普的接班人,若万斯今后当选总统,他的政策可能比特朗普更激进,从而导致中美关系更糟糕,也可能加速美国霸权衰落。
不过,万斯的“激进”也面临制约。共和党内部对他的支持并不稳固,温和派担忧他的民粹主义会疏远中间选民。此外,中国的反制措施也会让他的政策付出代价,特朗普政府目前面临的困境就是例子。
为了选票,不惜用种族主义语言煽动对立,这说明万斯的言论是美国政治极端化的缩影。如果他有朝一日成为美国总统,中美关系无疑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但在全球化时代,对抗没有赢家,合作才是出路。希望美国政客能早日摒弃冷战思维,回到理性对话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