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5年3月29日至31日,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开幕。
撰文:王建安 谢小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主要威胁,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不足是重要残留风险。尽管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治疗的一线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在强化治疗后未能达标。近年来,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在脂代谢调控中的分子机制逐渐被阐明,基于该靶点的创新疗法研发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前沿方向。
当地时间2025年3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团队成员谢小洁教授在ACC.25年会上公布了一项重磅研究——新型ANGPTL-3单抗SHR-1918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聚焦于LDL-C水平管理不佳的ASCVD中高危及以上风险患者,探究SHR-1918在该人群中的降脂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相关人群提供全新的降脂治疗选择!
研究设计
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333例ASCVD中高危患者,以4: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及安慰剂组,试验组根据给药剂量再细分为150mg Q4W组,300mg Q4W组,600mg Q4W组及600mg Q8W组。核心治疗期为16周,后续访视根据给药方案每4周(Q4W)或每8周(Q8W)进行,内容包括:随访、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测。完成16周双盲治疗后,所有患者依次进入延长研究期。
研究设计流程
主要终点:SHR-1918治疗第16周LDL-C水平较基线的百分比变化
关键次要终点:SHR-1918治疗第16周TG水平较基线的百分比变化
次要终点:
①基线至第16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H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的百分比变化及绝对值变化
②基线至第16周LDL-C和TG的绝对值变化
安全性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生命体征、12导联心电图、实验室检测、不良事件(AE)及注射部位反应。
研究结果
疗效分析:
与安慰剂组相比,试验组各剂量治疗16周后,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150mg Q4W组LDL-C的最小二乘均值较安慰剂组降低21.7%(95% CI:-28.5%至-14.9%),300mg Q4W组降低27.3%(95% CI:-34.1%至-20.4%),600mg Q4W组降低29.9% (95% CI:-36.7%至-23.1%),600mg Q8W组降低22.5% (95% CI:-29.3%至-15.7%),疗效大致呈现为剂量依赖性变化。与安慰剂组相比,SHR-1918组的LDL-C改变为:150mg Q4W组:-0.6mmol/L(95% CI:-0.8至-0.4),300mg Q4W组:-0.7mmol/L(95% CI:-0.9至-0.6),600mg Q4W组:-0.9mmol/L(95% CI:-1.0至-0.7),600mg Q8W组:-0.7mmol/L(95% CI:-0.9至-0.5)。至第16周,SHR-1918组的LDL-C达标率为59.1%-71.2%,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0.8%-31.2%)。除LDL-C外,SHR-1918对TG、非HDL-C和ApoB等血脂组分也产生了显著的降低作用。
主要及部分次要研究终点结果
主要及次要研究终点结果
安全性评估:
在16周的核心治疗期内,52例(19.5%)SHR-1918组患者和9例(13.4%)安慰剂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TRAE多为轻度,且不同给药方案间发生率相似。SHR-1918组有3例(1.1%)患者因TRAE终止治疗,安慰剂组无终止病例。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分别为SHR-1918组1例(0.4%)和安慰剂组1例(1.5%)。研究期间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事件。
不良事件统计结果
研究意义
SHR-1918通过抑制ANGPTL-3并增强脂蛋白脂肪酶(LPL)和内皮脂酶(EL)活性,实现了LDL-C与TG的双重调控,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选择。其便捷的给药方式、双靶点作用机制使其具备了更为广泛的适用性,有望优化现有血脂管理策略,降低ASCVD负担,并为未来的精准治疗实践奠定重要基础。
专家简介
王建安 院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现任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脑血管植入器械产教融合平台负责人、浙江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负责人
围绕心力衰竭后心脏功能重建的重大科学问题,尤其是心脏瓣膜和冠心病及相应心肌损伤与修复,取得了从基础到临床的系列创新性成果
担任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亚洲刊(
JACC: Asia
)首任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共同主编以通讯作者在
NEJM、Cell Research、Circulation、JACC
等发表论著2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部重大贡献和一等奖多项获何梁何利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及白求恩奖章等
专家简介
谢小洁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会fellow(FRCP)、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FACC)、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和有经验施救者(EP)导师
兼任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脏康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委员等
主要从事心肌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瘤相关研究
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领雁”项目1项
以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在
JACC
等发表论著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本文来源:心血管远程平台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