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粉丸工作室照片
陈粉丸,是一位极具个人风格的新生代艺术家。她1990年生于广州,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是将中国传统剪纸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先锋艺术家。她于2014年创立“丸工作室”,将剪纸从传统载体拓展到多样化的空间表达,通过叙事性的创作手法赋予作品更多想象力。陈粉丸认为,剪纸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站在当代语境中的艺术观念。
《对称系列——风筝》
在她的作品中,个体的细腻经验与公众记忆相结合,通过共鸣性的表达在当代艺术领域开拓出新的维度。她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剪纸的传统底蕴与历史演变,也展现了当代艺术家如何通过创新实践赋予非遗文化新的生命力,为剪纸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思路。先后合作过像巴黎欧莱雅、可口可乐、宇舶表和乐高等国际品牌。本期对话剪纸艺术家陈粉丸,将传统剪纸艺术融入当代新潮文化,于年末之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笔触。
陈粉丸 × 巴黎欧莱雅
陈粉丸 × 可口可乐
陈粉丸 × 宇舶表
陈粉丸 × 乐高
为什么会选择“纸”作为你的创作媒介?
陈粉丸:其实我已经与“纸”这个媒介合作十几年了。我选择“纸”作为创作媒介,既是机缘巧合,也是自然而然。纸从小就融入我的生活,无论是童年的折纸游戏,绘画课堂的画纸,还是书法用的宣纸,生活中的票根、书籍、红包,这些看似平凡的纸制品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我对纸有一种特别的爱惜与依赖,它不仅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承载了我许多童年的记忆和创作的萌芽。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书籍艺术时,我深入学习了纸在版画、书籍装帧和艺术创作中的多重可能性,也让创作的冲动逐渐聚焦于纸这一媒介。可以说,纸的特质深深吸引了我――它既扁平又能够延展为空间,它可以柔软,也可以锋利,既是材料本身,也可以成为艺术观念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纸与自然、人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它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痕迹,是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桥梁。对我来说,纸不仅是一种媒介,更是思考的起点。通过纸,我能够探索传统工艺与当代语境的结合,将它走过的路视作我的创作指引。
《空竹存忆》,“那个剪纸的”陈粉丸个展
木星美术馆,2023
个展中让你记忆犹新的故事或环节?
陈粉丸:在我的个展《剪纸宇宙》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展览前的驻地创作经历。这次驻地创作让我与成都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连接,也为展览注入了更多所在地的元素。我在成都的麓湖驻留了两周,这段时间的创作不仅让我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还让我对展览的整体构思进行了许多新的思考和调整。成都的秋冬季节常常缺乏阳光,这让我想起了我之前创作的作品《大地窗花》,它是以太阳神鸟为灵感的。我决定将这件作品在成都进行扩展,特别是添加了24个扩散的光点,带给成都更多的“阳光”。我觉得它和成都的文化、气候,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之间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共鸣。
另外,《剪纸宇宙》展览的空间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以往的展览不同,这次我特别想创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观众不仅仅是观看作品,而是能够感受到作品与空间、情感的互动。当你从展览的一部分转身,突然发现入口像是一个黑洞,仿佛进入了一个无尽的宇宙。这种设计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精神上的一场旅程。
《剪纸宇宙》,“剪纸宇宙”陈粉丸个展
A4X艺术中心,2024
另外,《剪纸宇宙》展览的空间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以往的展览不同,这次我特别想创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观众不仅仅是观看作品,而是能够感受到作品与空间、情感的互动。当你从展览的一部分转身,突然发现入口像是一个黑洞,仿佛进入了一个无尽的宇宙。这种设计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精神上的一场旅程。
《挥手对称初见与别离》,“剪纸宇宙”陈粉丸个展
A4X艺术中心,2024
成为艺术家的契机?
陈粉丸:回顾我的成长之路,创作的冲动从学生时代就已显现。我始终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去“做点什么”,并且对自己的方向有一定的认知。本科毕业后,我进入了一段自我摸索的时期,开始渴望以艺术家的身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一边积累作品,一边为了谋生,做了许多的游牧式工作坊,分享、指导书籍装帧的技艺。
最初的创作无人问津,也没有展览的机会,只能通过互联网分享。当时正值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崛起,我抓住了这个契机,开始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作品。我一直是一个乐于表达的人,这种分享不仅让我找到了一群关注我的观众,也带来了早期的品牌合作和商业机会。这些积累帮助我逐步走上独立艺术家的道路。直到2018年,我的作品《不息》让我真正进入大众的视野。
《不息》,“剪纸宇宙”陈粉丸个展
A4X艺术中心,2024
不当艺术家的话,最想尝试的职业是?
陈粉丸:运动员,虽然我不具备这种身体素质,哈哈。
剪纸,对你有怎样的意义?
陈粉丸:剪纸中许多传统纹样和图腾深深吸引着我,它们复杂而丰富的形式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尤其是“极繁”的美学魅力,这种极致的繁复在视觉上和精神上都带来强烈的冲击力。而这种传统形式的精妙,源于前人对世界的高度概括与无穷想象力。每次研究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我都会惊叹于这些智慧所承载的文化记忆。
在创作中,我不断地从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养分,尝试将其中的社会分工、价值观和审美形式提炼出来,置于当代语境中重新诠释。我将一些传统文化的习俗、特征保留下来,与当代的生活方式进行结合与对话。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传统和当代在我的作品中找到新的平衡与连接。
成为乐高®玩乐大使,有什么趣事和我们分享?
陈粉丸:成为乐高®玩乐大使,对我来说是一个既兴奋又有趣的经历!我去了丹麦比隆小镇,那里的乐高博物馆充满了童趣和创意,仿佛进入了一个玩具的梦幻世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获得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乐高人仔(Lego Minifigure)。
这个乐高人仔是根据我自己的形象定制的!它穿着我的标志性服装,甚至有着我自己的发型和面部表情。当我看到这个小小的乐高人仔时,心中感到无比兴奋和亲切。
我还亲自体验了乐高的创作过程,尝试将一些中国剪纸的元素与乐高拼插结合。乐高的每一个小积木都蕴藏着无限的创作潜力,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剪纸还是乐高,艺术的本质都是通过简单的元素去构建丰富的世界。通过乐高,我学会了如何在乐趣中找到灵感,并将这种灵感带到我的艺术创作中。
《矢量西湖》,浙江美术馆,2021
对于成长,有没有想要表达的?
陈粉丸:成长就是勇于承认,承认自己的局限和未知。
未来会尝试和其他艺术家或品牌跨界合作吗?
陈粉丸:未来,我希望作品能够带领我走向更多不同的领域,探索不同的创作可能性。我一直相信,艺术不该被局限在传统的框架里,而是应该通过跨界合作,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让我的作品能够带领我去往不同的地方,无论是在技术、时尚还是观念的探索中,我都希望能够突破自己的艺术边界,和更多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一起,创造出更加多元、丰富的艺术表达。
你认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流行趋势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陈粉丸:我认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流行趋势中,可以成为增进文化理解、消除偏见和推动全球对话的重要桥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智慧,更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经验与记忆,这些经验是能够超越语言和地域界限,直达情感深处的。
像剪纸这样的艺术形式,它的本质是一种“镂空的语言”,通过正形和负形的关系传递意象。这种表达方式简单却深刻,无须翻译就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内涵。在我的作品展览中,无论是国外的观众还是国内的朋友,他们常常能从这些剪纸纹样中产生共鸣。这种共鸣让我意识到,文化的力量在于它连接着个人与社会,也连接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
我相信,当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用一种“轻松但深刻”的方式与世界交流时,它不仅是对传统的保存,更是对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生命力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可以激发更多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也让世界对中国文化有更多元、更立体的理解,从而真正做到文化的共享和共鸣。
《转运花园》,“那个剪纸的”陈粉丸个展
木星美术馆,2023
最后,分享一首最近在听的歌或是一本在看的书吧。
陈粉丸:我最近在看克莱尔吉根的《走在蓝色的田野上》和徐冰的《我的真文字》。Jessica Pra的专辑《Here in the Pitch》,推荐给大家。
撰文/编辑
新媒体视觉
图片提供
Oliver
Rina
丸工作室、A4X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