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迎来四十周年院庆。四十载春秋光华,北大光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应运而生,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成长与蜕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这四十年,是北大光华不断精进的四十年。以厉以宁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光华人留下的教育理念,历经岁月的沉淀,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光华人。

为庆祝这一重要时刻,学院将围绕“我与光华40年”推出系列回顾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每一位讲述者都将带领我们回溯光华的过往岁月,重温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关键的发展节点,以及他们在光华的亲身经历与深刻感悟。他们将分享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探索与突破,讲述如何以智慧和汗水为光华的学术大厦添砖加瓦;他们也会畅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点滴故事,展现光华如何为社会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术人才及商界领袖……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笔触,走进光华的四十年,感受学院深厚的底蕴、蓬勃的活力与不变的初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顾往昔,展望未来,共同见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迈向新征程的坚定步伐。

姜国华:坚守办学初心,扎实走好每一步

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教授


2010年,姜国华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三届MPAcc新年论坛上

我于1990年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参加了在石家庄陆军学院一年的军训,1991年回到学校。1993年9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原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和北大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由厉以宁老师担任院长。1994年11月14日,在光华教育基金会赞助下,工商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当时我正在大学四年级,所以1995年毕业时很幸运地成为了光华管理学院名下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值此光华管理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之际,我们共同回望四十年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心中感慨颇多。

光华管理学院诞生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浪潮之中。1978到1992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经济学、管理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更使得管理学成为国家迫切需要建设的一门学科。厉以宁老师远见卓识,深刻认识到这场变革之于中国的重大意义,带领学院老师参与众多中国经济改革的工作,顺应历史潮流,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管理学学科的起步和发展。厉以宁老师对于学院发展的巨大投入,激发了学院全体教师和教职工的强大热情,大家戮力同心、同甘共苦,为光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光华管理学院诞生于浩浩的全球化大势之下。厉以宁老师富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从一开始就把光华管理学院定位为国际化的商学院,以国际一流商学院标准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建设中国的一流商学院,建立起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适应世界潮流的现代工商管理教育体系。

我们还要记住在这个过程中曹凤岐老师、王其文老师、张国有老师、董文俊老师等一批学院建设中坚力量的历史贡献。我们也不能忘记朱善利老师一段时期内主持学院的工作,在学院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学院做出的巨大贡献。朱老师去世得比较早,实为一件憾事。

在光华管理学院发展历程中,张维迎老师在担任院长期间,从学术评价、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院企合作、国际化等各方面开展了许多基础性工作,为光华后续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深深镌刻在光华人的精神基因之中。在中国管理学科发展的进程中,光华人始终想在先、走在前,用先进的理念和扎实领先的制度建设持续为学院发展赋能。光华管理学院大量引进和聘用毕业于或任教于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教员,是北京大学少数较早主动在院系层面建立“非升即走”的预聘-长聘制度的院系之一;1999年,光华开时代先河,在国内商学院中率先设立EMBA项目,以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全面提升高层管理者素质及能力的社会需求……一系列改革举措,一系列创新探索,使光华建立了现代的、国际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引领中国乃至亚洲商学教育的发展。

总而言之,光华的今天,得益于一届届领导班子高屋建瓴的谋划和一批批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是他们始终不忘初心,敢想敢为,才有了光华今天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为国内的管理学教育确立了标杆,对中国管理学学科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5年,姜国华在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上发表演讲

站在光华管理学院建院40周年的坐标点上展望未来,我们更应坚守办学初心,扎实走好每一步。商学院的使命是回应国家战略关切,为国家、为企业培养优秀管理人才。从走明确产权的改革思路,到关注贫困地区发展,再到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参与推动“非公36条”、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厉以宁老师带领光华师生始终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前沿,深度参与着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决策。在厉以宁老师的感召和带领下,四十年来,光华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使命担当代代传承。展望未来,管理学科还要进一步回应国家战略需求,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产业需要,培养卓越的管理人才,产出更多基于中国实践的原创性、突破性学术成果。

“因学术而思想,因思想而光华”。当前,光华管理学院已经有很好的学术积淀和科研队伍,在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快速迭代的今天,光华更要不断与时俱进,适应智能时代对于企业管理的冲击和影响,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在跨学科趋势日渐显现的大背景下,未来的管理学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将远远超出传统管理学院的经济、金融、管理、营销、组织等学科的范畴,这要求我们从本科教育就开始让我们的学生“跳出”狭义的管理学范畴,获得更多的跨学科实践机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丰富答案。我们要传承的是卓越的学术,而我们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范式要跟随时代变化、为时代服务。

未来学院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其他学科院系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我们已经有很好的实践,比如光华管理学院与医学部开展的合作。期待与更多的院系,共同发挥双方优势,培养具有优秀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视野的人才。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始终保持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勇敢地迈出舒适区,去拥抱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变革,去接触火热的现实,去感知变幻的国际局势;保护好自己内心的炽热火苗,勇敢迈出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丈量广阔世界。

商学教育的发展是一场没有终局的征程,期待未来光华传承优良传统,继续砥砺前行。期待下一个四十年光华人书写新的光辉篇章!


姜国华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统战部部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先后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经济学学士、会计学硕士和会计学博士学位。姜国华博士曾任中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全国会计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毕马威(KPMG)会计师公司全球估值顾问、博时基金管理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委员会委员。姜博士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探索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应用,即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加强资本市场的有效资源分配功能。在更广的视野上,他也分析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姜博士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姜博士从2014年首次起即连续入选爱思唯尔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7年获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中国青年经济学家优秀论文奖”。姜博士是我国经济学和管理学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之一,“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交叉研究学术研讨会”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成为《经济研究》杂志社重点支持的经济学学术会议。姜博士的著作包括《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中文版,韩文版)、《证券投资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和《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姜博士主讲“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企业估值与投资决策”“价值投资”等课程。


来源 |光华40周年史册编写组

编辑 |刘畅

排版 |李珅

王立彦:会计与国民经济核算学科在北京大学的发展丨光华40周年

王其文:我与光华四十载丨光华40周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