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干涩发痒,

有异物感,容易流泪……

自入春以来,

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眼睛不适,

第一反应往往是季节性眼部过敏。

但你是否知道,

这些症状或许是“结石”造成的,

而你很可能就是风险人群!

问题来了:

肾结石、胆结石、尿道结石等

我们平常听得多了,

眼睛为什么会长“石头”?

我们先从一个案例说起——

女子眼里查出了

十几颗“石头”

浙江宁波的“00后”上班族小王(化名)因双眼干涩瘙痒、有异物感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小王的眼睛里竟长了十几颗“小石头”!


图片来源:大象新闻

接诊医生介绍,这种“小石头”一般指睑结膜结石,大多由不良的用眼习惯、卫生习惯所致。

原来,小王有化眼妆的习惯,睫毛膏、眼影、眼线一个不落。

而且,小王由于近期工作繁忙,需要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幕,眼睛又痒又涩,时常有异物感,小王以为是干眼症犯了,但滴了眼药水后症状非但没有缓解,还愈发严重。

最后,医生为小王实施了眼结石剔除术。术后,小王的眼部轻松许多,症状也得到显著缓解。

“眼结石”

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睑结膜结石并非真正的“石头”,也不同于因胆固醇结晶、草酸钙、磷酸钙沉积形成的内脏结石。

实际上,睑结膜结石脱落的结膜细胞和代谢产物等堆积形成的凝集物,主要表现为睑结膜上有碎米般大小不一的黄白色颗粒状固体,可单独分散出现,也可能会聚集成一簇。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一般情况下:

存在于睑结膜下的结石一般无明显症状,偶尔有眼痒、轻微异物感,容易被认为是“进了灰尘”;

凸出于睑结膜面的结石则可能引起明显异物感,眨眼时会觉得有东西摩擦眼球,感觉像“睫毛扎进去了一样”,引起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

结石凸出严重者可引起角膜或球结膜擦伤,甚至导致角膜上皮脱落。

提醒:

这几类人最容易中招

以下人群要警惕眼结石的发生:

  • 患有干眼症、沙眼、慢性结膜炎等慢性眼病人群——慢性炎症刺激容易引起结膜细胞脱落,促进结石的形成;

  • 经常化眼妆、卸妆不彻底、佩戴美瞳的人群;

  • 长期在户外工作,眼部易接触沙尘等污染物的人群;

  • 经常面对电子屏幕、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如用手揉眼)的人群。

如果发现已经长了结石,或出现了类似症状怎么办?

不用太担心!教你这样应对:

没有明显不适感可以先观察,热敷双眼,部分结石可随新陈代谢自行脱落排出;

有明显异物感时则需前往医院眼科就诊,进行挑结石治疗,切记不要自行在家用针挑,以免发生意外损伤眼球。

不想“结石上眼”

日常养成这些习惯

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定期休息眼睛,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少眼睛疲劳。注意不要用手揉眼,也不要随便乱用眼药水、洗眼液。

正确使用隐形眼镜

戴隐形眼镜、美瞳时应洗净双手,每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8小时。同时需注意镜片的消毒,定期更换。

远离刺激源 避免异物入眼

尤其是身处有风沙、烟尘、烟雾、强光及有害气体等环境中时,建议佩戴护目镜,避免异物进入眼睛。

少化浓眼妆 卸妆应彻底

化眼妆时避免直接触及睑缘,卸妆时建议使用棉签配合专业卸妆产品进行清洁。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尤其是中老年人、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建议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结膜结石等问题。

积极治疗眼部炎症

结膜结石挑出后仍可能再长出,需定期复查,患有沙眼、慢性结膜炎等眼病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用药处理,以减少炎症导致的结膜上皮细胞脱落,防止结膜结石的产生和加重。

眼睛总是干痒?

还要注意排查这些问题

1

一般情况下,眼睛干涩、发红,有异物感或灼烧感,容易流泪,但没有特别的分泌物,可能是干眼症,也可能是蠕形螨感染眼部导致。

2

如果眼睛瘙痒明显,且往往是越揉越痒,伴有白色丝状分泌物,结膜轻度充血发红,但疼痛和异物感不明显,则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尤其是有明显过敏原接触史的人群。

3

如果眼睛异物感明显,或有疼痛感,结膜充血呈红色,且有较多黏性、脓性分泌物,还可能“糊”住眼睛,导致醒来时眼睛睁不开时,则可能是细菌感染导致的细菌性结膜炎

提醒:

以上疾病都可能导致眼睛发痒、流泪等问题,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来源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东莞市人民医院、甬派客户端、广州日报、健康有约

编辑 | 刘睿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