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译自war zone 网站,作者 JOSEPH TREVITHICK,有删减。

在太平洋的西部边缘,一座曾被遗忘的二战机场正悄然回归世界军事版图。提尼安岛,这个位于关岛东北约120英里的小岛,是美国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的一部分。它曾是二战时期美军打击日本的前线。而如今,随着地缘局势的紧张,提尼安岛上的北机场正被大规模重建,其背后的战略意图,直指中国。

一段尘封的历史

提尼安岛北机场,又称“北方机场”(North Field),在1944年由美军海军工程营(即著名的Seabees)扩建而成。由于岛屿轮廓酷似纽约的曼哈顿,建设者甚至按照纽约街区命名跑道与设施。这座基地曾拥有四条长达8500英尺的跑道,最多可容纳超过500架B-29轰炸机,并为约4万美军人员提供保障支持。


最具历史意义的是,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的两次轰炸任务,正是从此处起飞。战后不久,该基地被废弃,长达数十年沦为野草丛生的废墟。直到2000年代,美军才曾有限度地恢复其中一条跑道作为训练用地,真正大规模的修复则是在2023年之后才开始。

卫星图像揭示的修复工程

从2023年末到2025年初,多张由商业卫星公司Planet Labs拍摄的图像显示,提尼安北机场正在经历一次大规模重建工程。超过两千万平方英尺的原始跑道和滑行道被清理修复,昔日的方格式布局再次显现。这种密集网格布局曾是Seabees工程营仿照纽约市街区设计的产物,如今也为敌方精准打击制造了巨大难题。


2025年1月的最新卫星图像显示,大部分跑道已恢复基本形态,一些区域甚至出现了全新的混凝土铺装痕迹。与此同步,岛南部的提尼安国际机场也在扩建中,包括新建大型停机坪、滑行道及燃料储存设施,提升作战物资保障能力。

针对中国的战略布局

北机场的修复并非孤立事件。自2020年起,美军便决定增强该地区的分散部署能力。考虑到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一旦在冲突中遭受打击,提尼安将作为关键的“转场机场”使用。

美军“敏捷作战部署”(Agile Combat Employment, ACE)战略强调快速、非传统、分散式的兵力运用方式。机场方格状的停机区不仅提升飞机分布的灵活性,也加大敌方精准打击的难度,使其成为难以彻底摧毁的空军节点。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上将在2024年公开表示:“提尼安的空军人员正在为太平洋战区的作战方式铺平道路。”

美中博弈下的基地转变

面对中国近年来在西太平洋地区日益增强的导弹与侦察能力,美军对“基地易损性”的担忧不断上升。传统思维中的大型集中式基地,正逐步让位于“多点部署、难以预测”的战略理念。


美方智库报告曾评估称,只需10枚配备子母弹战斗部的导弹,即可瘫痪一个中型美军空军基地内所有地面飞机及油料储备。为此,包括岩国、迪戈加西亚在内的多地同步推行分布式部署策略。

尽管目前提尼安仍缺乏掩体式的飞机掩蔽所,但通过频繁变换部署点与简易战备跑道,美军试图打乱敌方攻击节奏。这种“分布式杀伤力”的策略,也在其他太平洋岛屿同步展开。

新型战机与未来用途

修复后的提尼安北机场并不仅服务于传统战机。近年来,美军愈发重视垂直/短距起降(VSTOL)能力。如2025年初,驻日美军F-35B战斗机编队就曾在此部署进行演练。同时,美军也正在评估将舰载电磁弹射系统(EMALS)改装至陆基平台的可行性,以支持更复杂的起降条件。


此外,美军陆续在提尼安测试移动式阻拦装置,以保证KC-130、F-22等战机在短跑道条件下的安全降落。未来具备自主起降能力的无人作战飞机也可能部署于此。

提尼安北机场的重生,是一场穿越历史的回归。它见证了原子时代的开启,也再次出现在21世纪的战略棋局中。面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美国正在重塑太平洋防线。而这片昔日的废墟,也许将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成为决定地区格局的关键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