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近9000年历史的骨笛作为演出乐器、跟随箜篌的琴弦梦回楼兰……近日正在举行的上海音乐学院第十一届上音开放周亮点频出:东方乐器博物馆继元旦推出新展后,联动学校民乐系、作指系、现打系、艺管系、上音附中师生,以及上海高校文化育人联盟共同推出“金声玉律颂中华”系列活动,打造沉浸式展演,让千年古乐器们奏出新声。东方乐器博物馆日前还推出特别活动,以博物馆讲座、以专场音乐会串联起文化假日的特别一天。
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美育楼一楼展厅,“金声玉律颂中华”年展正以800余件乐器串联起中华音乐千年文脉。从仿新石器时代的骨笛、战国曾侯乙编磬,到唐宋南音的弦管遗韵、明清文人琴箫,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此次上音开放周期间,东方乐器博物馆每日11:00-11:20,多位上音师生以“导赏+演奏”形式,带领观众穿越千年音乐长河,探索非遗乐器的历史文脉与现代革新。4月6日下午,“金声玉律承古韵 非遗丝竹启新章”专场音乐会以笛箫弦韵对话千年文明,用丝竹奏响时代新声。
4月6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展陈设计室副主任厉樱姿博士在上音歌剧院管弦排演厅带来主题讲座《博物馆之“变”——探秘博物馆的那些事儿》,回溯博物馆自诞生起在理念、形态、功能和运行模式等方面的不断演变,探秘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并分享高校博物馆应对“快速变化社会”的探索与实践。作为上音开放周和上海高校音乐文化育人联盟、博物馆育人联盟共同推出的活动,这场讲座不仅传递学术洞见,更凸显高校“以文化人”的使命。从展柜中的文物到舞台上的声场,博物馆的“变”本质是让文化血脉在当代延续,让历史真正服务于社会美育。
记者获悉,东方乐器博物馆的沉浸式展演面向市民免费开放,观众可通过公众号预约参与。同时,上音将继续主动倾听公众呼声,创新校园开放方式,丰富校园开放内容,让上音校园开放成为市民、乐迷乃至全球游客认可的上海城市文旅融合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