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长的认知里,孩子发烧时体温超过38.5℃就应该吃退烧药,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识”。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更新,这种观念已经逐渐被打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孩子发烧用药的最新理念。

为什么38.5℃不再是“用药警戒线”?

过去,38.5℃被广泛认为是给孩子使用退烧药的“警戒线”,但这更多是一种经验性的建议,并非绝对标准。近年来,医学专家指出,退烧药的使用不应仅仅基于体温的高低,而应更多关注孩子的整体状态和舒适度。


最新专家共识:舒适度才是关键

根据最新的《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退烧药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单纯地将体温降至正常。这意味着,即使孩子的体温超过38.5℃,但如果精神状态良好,没有明显的不适,就不一定需要使用退烧药。

相反,如果孩子体温虽然未达到38.5℃,但已经表现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或睡眠不佳等不适症状,那么使用退烧药可能是合理的。

正确使用退烧药的建议

1、何时用药?

当孩子体温≥38.2℃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家长应更多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活动能力等,而不仅仅是体温数字。

2、推荐药物

儿童退烧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两种药物安全性较高,且能有效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不推荐使用安乃近、阿司匹林等其他药物。

3、避免过度用药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也不建议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烧药。

4、特殊人群

对于2月龄以内的婴儿,不建议使用任何解热镇痛药。此外,患有哮喘、肝肾功能异常或出血性疾病的孩子,使用退烧药时需特别谨慎。

退烧药不是万能的

退烧药的作用是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治疗发热的根本原因。如果孩子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呕吐、腹泻、皮疹等),应及时就医。此外,发热是身体的一种免疫反应,适度的发热甚至有助于抵抗病原体。



总结

“体温超过38.5℃就吃退烧药”的观念已经逐渐被“以孩子舒适度为核心”的理念所取代。家长在面对孩子发热时,应更加关注孩子的整体状态,而不是单纯依赖体温数值。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即使体温略高,也不必急于用药。相反,如果孩子明显不适,即使体温未达38.5℃,也可以考虑适当使用退烧药。

总之,科学的退烧观念是“因人而异”,而不是“一刀切”。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家长们更新观念,更好地守护孩子的健康。

审稿专家: 文山市人民医院 刘跃琼副主任

作者:云南文山市人民医院 李银 徐继琼 谢富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