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4月7日,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国清强调,要“提早准备、积极应对,全力防范洪涝干旱灾害风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大局稳定”。


现场画面显示,云南省省长王予波、湖北省省长李殿勋、河南省省长王凯等省级政府“一把手”通过视频参会。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今年的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时间更早,去年会议的时间是4月18日。

一个背景是,我国七大流域汛情南北差异显著,一般以长江、珠江、太湖流域为南方片,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流域为北方片。其中,南方片汛期一般为4月至10月,北方片汛期一般为6月至9月。今年我国入汛日期为3月15日,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17天。

洪涝灾害是我国发生最频繁、危害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暴雨洪涝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突破历史纪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而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工业生产、人畜饮水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防汛抗旱,须臾不可掉以轻心。

今年的形势仍不乐观。

2月24日,在水利部召开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说,要充分认识2025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的严峻复杂形势,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在4月7日的会议上,张国清重申——“要清醒认识洪涝干旱灾害形势的异常性严峻性”。

如何防汛抗旱?“防”是重要关键词,即要树牢“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

  •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如何进行灾前预防,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夯实“防”的基础,排查各类隐患。

汛前检查,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忌形式主义,最怕弄虚作假。在本次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张国清特别提到,“着力解决风险想不到、隐患查不出、检查走过场等问题,扎实开展防汛备汛检查”。

从实践中看,防汛检查中出现“风险想不到、隐患查不出、检查走过场”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在管理层面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有的是由于上级重“台账”轻实效,工作人员存在“应付”心态;还有的是技术原因造成的,比如技术手段落后,专业人员不足等。

在此次会议上,张国清从责任体系、专业力量配备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 进一步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责任体系,扣紧“防”“减”“救”责任链条。

  • 扎实开展防汛备汛检查,强化行业部门主导的专业排查,推动专业技术力量下沉一线,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他还提到,着力强化临灾应对特别是人员及时转移避险,提高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度,果断采取关停管控刚性措施,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

“着力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做好应对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情形充分准备,加强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夯实防汛抗旱基层基础。”

会议结束后,一些地方立刻着手部署。

4月7日,云南召开了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王予波提到,切实解决好风险想不到、隐患查不出的问题,解决好临灾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解决好基层应急抢险能力不足的问题,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同日,甘肃也召开了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提到,甘肃省即将进入汛期,防汛抗旱形势严峻复杂,要深刻认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