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西沪港水光潋滟
又是一年鲈鱼起捕销售的旺季
在全省鲈鱼之乡——
象山黄避岙乡
渔民们忙碌的身影
穿梭于碧波之上
一网网鲜活的鲈鱼跃出水面
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海上丰收图”
4月8日早上6点左右,随着潮水退去,渔民们驾船来到鲈鱼养殖基地,载运力100多吨活水船已经等候在网箱边。“大家用力拉紧网,慢慢往中间收……”养殖户严兴国正在现场指挥工人们拉网起捕。渔网渐渐收拢,只见网中的鲈鱼活蹦乱跳、翻腾着激起阵阵水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他告诉记者,经过前期的准备,每一个网箱内有鲈鱼近3000条,每条重1公斤左右。随着装有电子秤的网兜下水,两三分钟,500条鲈鱼通过机械臂直接转移到了活水船。“这次要捞十多个网箱,基本一个上午就可以装完,直接发往青岛。”严兴国说。
鲈鱼以其鱼刺少、肉质鲜美而著称。从事网箱养殖几十年,严兴国早就建立起了固定的客户群和良好的口碑,等候在现场的买家刘本奇就是其中一位。去年,刘本奇在象山黄避岙购买鲈鱼,通过活水船运往青岛,边养殖边售卖。他告诉记者,相比其他地区,象山鲈鱼活性好、存活率高,质量和销量都比较好。“去年买了2万公斤,今年买3万公斤,价格每公斤36元,与往年持平。”刘本奇说。
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西沪港水质优良、水温适宜,生物多样性丰富,为鲈鱼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在这里,相比大黄鱼需“起早摸黑”的精细管理,养殖鲈鱼更为“省心”。严兴国介绍,每年的4月5日到10日,是鲈鱼放苗的时间,定期喂食,一般养殖2年可以上市。“这次卖的就是前年放苗的鲈鱼。”他说。
目前,黄避岙乡鲈鱼养殖主要集中在高泥村,有养殖户25家。养殖户钱伟所也在现场起捕,他说,这一批是他今年第一次卖,共2万条。“过几天还有客户要来买,销路不愁,每年都能卖完。”说起鲈鱼销路,现场的养殖户们都信心十足。据了解,该乡的鲈鱼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和国内三长角地区,每年的销售量在500吨左右,产值近3000万元。
黄避岙乡依托西沪港优质海域资源,以大黄鱼、鲈鱼养殖为主导产业。近年来,通过升级养殖技术,改造传统网箱,提升抗风浪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阅读更多:
来源:象山县传媒中心
作者:陈佳雯 贺林汕 蒋则蔚
一审:陈雨露
二审:方子龙
三审:赵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