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下场开始倒计时,其他欧洲国家的军队,不如乌军能打,且波兰等国家没有顿巴斯战场的深度,所以英法联军成为第一批下场参战的国家,现在普京要打一场百年之战,和谈的话,5个地区已经满足不了野心,现在乌克兰出现大问题,泽连斯基紧急喊话西方国家。
英法联军下场参战,俄欧大战一触即发
泽连斯基已经公开表示,英、法将成为第一批正式进入乌克兰的西方部队,北约干预的“灰色地带”正在被撕裂,但为了不彻底激怒俄罗斯,西方国家主要围绕敖德萨,因为这是乌克兰通向外部的唯一门户,更是西方在冷战后最重要的地缘战利品之一。
冷战期间,苏联虽表面维持敖德萨的“贸易港”身份,也默许西方资本和基金会在此设立据点,进行所谓“人道援助”和“文化交流”,在实际操作中,这里早已成为谍报、勾兑的集中地,美国CIA、英国MI6、土耳其与罗马尼亚的情报人员,与苏联克格勃长期在此上演暗战。也就是说敖德萨,是苏联的“哥谭市”,白天是商港,夜晚是情报密室。
现在北约军官、外国雇佣兵、西方军援物资、军事顾问和战略参谋几乎已常驻于此。俄军上校巴拉涅茨直接点名法国,警告称“法国若敢在敖德萨登陆,将承担严重后果”,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舆论放风,是克里姆林宫对北约即将展开实质性军事部署的明确信号。
法国军队组织严密、后勤体系完备、海空联合能力强,虽然近年来并无大规模地面战争经验,但相比俄罗斯所依赖的叙利亚、车臣、印度等地雇佣兵体系,法国军队无论从战斗力、指挥链稳定性还是远程战斗来看,都更有系统性威胁。如果敖德萨失守,乌克兰将彻底失去出海口,沦为内陆国,不仅失去海上补给能力,也将被迫从北约的援助通道中“断血”。
普京野心勃勃,开始“漫天要价”
俄乌战局不断升温、北约持续加码,乌克兰越是加大对俄本土的打击频次,俄罗斯的要价就越高。之前,俄罗斯在谈判桌上的要求,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和克里米亚五地并入俄罗斯联邦,但现在克里姆林宫的战略目标又提出,要在苏梅州设立一个“永久性战略缓冲区”,彻底切断乌克兰和北约边境的联系。
现在俄中央军区主力已经逼近第聂伯罗州边界,仅剩不到3公里的推进距离,俄罗斯正在用实打实的推进和消耗战,向西方传递一个明确信号:你越拱火,我越要得多。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地缘博弈,俄罗斯的终极目标之一,不仅是“稳住东线”,更是要用战争累积战略压力,逼迫北约回撤至1997年协议边界,一旦得逞,西方苦心经营的“安全缓冲区”将土崩瓦解。
反观欧盟和北约,虽然政治口号喊得响亮,现实操作却越来越吃力,如今的欧洲,早已是“有意无力”,整个欧盟每年能生产的远程防空导弹总数,只有400到500枚,而俄罗斯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年产量合计超过3000枚。欧洲如果真面对一场本土战争,连“拦截谁”都将成为问题,说白了,武器的先进与否固然重要,但战争最终比的是一个关键词:数量。
俄军痛下狠手,泽连斯基喊话美西方
别看泽连斯基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乌克兰能顶住压力”,但只要看对西方的诉求内容,就知道这话更多是给媒体听的,现在乌克兰要的,不是战机,不是坦克,而是防空导弹!因为防空能力已成为乌克兰能否维持国家工业系统正常运转的“唯一底牌”,但这一底牌正在快速破碎。
美国的态度已经从“无限供应”转向“自保优先”,即使德国全力输出IRIS-T SLS系统,三年也不过只支撑了乌克兰几套远程拦截系统,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三年总共才订了900枚紫苑30防空导弹,就连自己家发射车的弹仓都填不满,又哪还有余力给乌克兰?
也就是说,不是乌克兰不想拦截,是根本拦不住,哪怕所有导弹都命中率100%,也已经无法抵挡俄罗斯数千枚的饱和打击,更别说在现实战场中,无论是雷达盲区、拦截延迟还是系统损耗,都会出现拦截率大幅下降,无法形成有效空防闭环。
现在乌克兰城市的电力系统已多次陷入瘫痪,炼油厂遭遇“点名式”打击,连一线部队的军械维修和燃料供应都出现严重困难,但才只是俄罗斯打击节奏刚刚提速的开端。俄方的战略逻辑已非常明确:用高密度、持久性的导弹攻击,不再去打地面控制线,是直接摧毁乌克兰维持国家运转的“工业骨架”,逼其“掉到地上喘气”。
可欧美自己也缺乏足够的弹药库存,根本无法支撑一场高强度防空战,更何况,他们更担心的是:一旦库存见底,谁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