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特朗普调停了两个月,反而成了战火催化剂,让俄乌冲突再次扩大。

据央视新闻报道,俄军在近日空袭了基辅,9枚导弹直扑总统府所在的波迪尔区域,泽连斯基官邸周边建筑被炸成废墟,索洛缅斯基区的工厂群陷入火海,还有109架"天竺葵"自杀式无人机扑向乌克兰六个州。

黑海舰队发射的8枚"口径"导弹,布良斯克方向射来的6枚"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图-95SM战略轰炸机群抛下的KH-55巡航导弹,23枚导弹组成的钢铁风暴在基辅市区制造了12处重大火情。

在前线,俄军已夺回了库尔斯克州三城,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场已折损15个满编机械化旅,超过7万人伤亡,乌军防线被突破。俄军已经控制了8个居民点。

现在俄军不仅重新攻入苏梅州,还把尼古拉耶夫州的海港围成了铁桶。要知道,这个黑海沿岸港口承担着乌克兰70%的粮食出口,只要掌控这里,可比导弹轰炸管用多了。

俄军突然在苏梅州发力绝非偶然,这个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州一旦被拿下,通往哈尔科夫的铁路大动脉就将暴露在炮火之下。

巧的是,美国刚刚宣布新一轮美俄对话将在本周举行,话音刚落,俄乌就不约而同地扩大了战线。不过,俄方表示,他们打击的都是乌军的军事目标,而非民用设施。

俄罗斯之所以加大打击力度,也是为了拿到更多的筹码。乌克兰同样如此。

乌军转移目标,已经攻入俄罗斯的别尔哥德州。不过,目前俄乌双方都没有公开关于别尔哥德州的“厮杀情况”。

乌军冒险突入别尔哥罗德州,玩的还是"围魏救赵"的老把戏,用开辟第二战场的方式缓解其他战线的压力,但这招对兵源见底的乌军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现在,围绕俄乌冲突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欧洲是否有能力取代美国继续支持乌克兰的战斗?



目前,法国陆军总参谋长和英国国防参谋长已经秘密抵达乌克兰总统府展开闭门会议,现在欧洲还在持续给乌克兰提供军援以“续命”。马克龙承诺再拨21亿美元军援,瑞典则提供15亿美元支持,荷兰也拨了5.5亿美元应急。

欧洲国家不仅给钱,还提供武器生产线,法国"凯撒"自行火炮生产线即将在乌克兰投产,德国送来的18辆"豹2"坦克已经出现在哈尔科夫前线,波兰也开始培训F-16飞行员。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扬言要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但在这个过程中,特朗普有自己的的小算盘,而美国的新套路让乌克兰脊背发凉。

就在欧洲加码之际,华盛顿却趁机敲诈,给基辅送来份"卖身契"式协议草案。根据乌方披露,美国要求将乌克兰石油、天然气、稀土开发的收益全部注入美方管理的联合基金,优先偿还军事援助本息。这意味着未来二十年,乌克兰每卖出一桶原油,都要先填美国的腰包。

特朗普威逼利诱的方案,说白了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美国利益,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已经明确表示,美国方案没触及冲突根源。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的归属问题没得谈。

同样的,乌克兰也不想放弃乌东四州,谈判代表团此刻正带着"红线清单"飞往华盛顿,那么,泽连斯基会不会被迫签下这份“卖身契”呢?

不过,即便乌克兰把稀土资源拱手相让,俄乌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死结在短期内仍是难以解开。

值得注意的是,俄乌战事扩大之际,恰好是特朗普向全球加征关税的时候。但我们注意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包括俄罗斯。其实这是因为俄罗斯在美国的制裁下,经贸通道几乎关闭,所以特朗普即便加征50%的关税,也对俄罗斯造不成什么实质影响。

无奈之下,特朗普想出了一个损招,欲对俄罗斯加征"二级关税",任何国家购买俄罗斯石油都得给美国交保护费,以此来威胁俄罗斯低头。

但是,美国的关税已经引来了中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制,中国的对等反制让美国公民叫苦不迭,特朗普政府也正在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对俄罗斯加征“二级关税”,美国势必会承受更多的反噬。



现在,特朗普手里的牌已经所剩无几,关税威胁是最后的王牌,但这王牌不管用,他就不得不承认,美国根本没有什么好的方案解决俄乌冲突。

如果再这样下去,俄乌冲突谈判的窗口只会越来越窄,坏的影响将继续外溢,或许最终,这场冲突会以“冻结”的方式告一段落,但因为战争而产生的领土和安全问题,将会持续困扰欧亚大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